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第10-11页
        1.1.2 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要求第11页
        1.1.3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迫切需求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分析第13-21页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3-17页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17-21页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框架第21-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1.4.3 论文结构框架图第23-24页
2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第24-38页
    2.1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的界定第24-28页
        2.1.1 传统村落第24-25页
        2.1.2 文化景观第25-26页
        2.1.3 村落文化景观第26-27页
        2.1.4 再生设计第27页
        2.1.5 景观信息链第27-28页
    2.2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第28-33页
        2.2.1 国外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第28-30页
        2.2.2 国内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第30-32页
        2.2.3 广西传统村落及文化景观的研究第32-33页
    2.3 聚落再生设计涉及的相关理论第33-37页
        2.3.1“有机秩序”与“有机更新”理论第34-35页
        2.3.2“拼贴城市”理论第35页
        2.3.3“新陈代谢”与“共生”理论第35-36页
        2.3.4 桂北研究对象的适用理论总结第36-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3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第38-57页
    3.1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生成因素第38-43页
        3.1.1 自然环境因素第38-40页
        3.1.2 人文环境因素第40-43页
        3.1.3 整体有机环境第43页
    3.2 桂北传统村落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第43-50页
        3.2.1 秦汉唐宋时期第43-46页
        3.2.2 元明朝时期第46-47页
        3.2.3 清朝时期第47-49页
        3.2.4 新中国发展时期第49-50页
    3.3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第50-55页
        3.3.1 传统村落的衍生第50-51页
        3.3.2 民族文化的交融第51-52页
        3.3.3 文化景观演变的基本类型第52-53页
        3.3.4 桂北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第53-55页
    3.4 小结第55-57页
4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元素构建解析第57-83页
    4.1 桂北传统聚落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第57-68页
        4.1.1 自然景观要素第57-58页
        4.1.2 物质文化景观要素第58-65页
        4.1.3 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第65-68页
    4.2 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第68-74页
        4.2.1 节点空间第68-70页
        4.2.2 道路与水系第70-73页
        4.2.3 景观信息面第73-74页
    4.3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信息案例分析第74-80页
        4.3.1 龙脊红瑶寨第74-78页
        4.3.2 平岩侗寨第78-79页
        4.3.3 聚落景观信息的对比分析第79-80页
    4.4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现状问题第80-82页
        4.4.1 价值观念的转变第80-81页
        4.4.2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81页
        4.4.3 景观信息的延续第81页
        4.4.4 空间形态的变化第81-82页
    4.5 小结第82-83页
5 桂北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再生设计原则与策略第83-105页
    5.1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意义第83-84页
        5.1.1 物质文化价值第83-84页
        5.1.2 非物质文化价值第84页
    5.2 桂北村落文化景观再生设计的内容第84-88页
        5.2.1 文化基因再生第84-85页
        5.2.2 生态环境再生第85-86页
        5.2.3 景观形态再生第86-87页
        5.2.4 聚落空间再生第87-88页
    5.3 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再生原则第88-91页
        5.3.1 地域文化主导原则第88-89页
        5.3.2 动态弹性原则第89页
        5.3.3 空间延续性原则第89-90页
        5.3.4 有机整体性原则第90-91页
    5.4 桂北村落文化景观再生设计策略探讨第91-104页
        5.4.1 意境再生,赋予村落场所精神第91-95页
        5.4.2 生态修复,优化村落景观环境第95-98页
        5.4.3 功能更新,引领村落活力复兴第98-100页
        5.4.4 空间重塑,完善村落景观格局第100-104页
    5.5 小结第104-10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6.2 创新点和不足第106-107页
    6.3 研究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附录A 广西传统村落名录(2012 年——2016 年)第113-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页
田野调研图集第121-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度作用下基于粒子群—布谷鸟混合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下一篇:旧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再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