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内研究情况 | 第8页 |
1.2.2 国外研究情况 | 第8-10页 |
1.2.3 研究评价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1.4.1 创新点 | 第11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2 我国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 第12-20页 |
2.1 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2.1.1 金融规模理论 | 第15页 |
2.1.2 金融效率理论 | 第15页 |
2.2 金融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15-18页 |
2.2.1 金融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效应 | 第15-16页 |
2.2.2 金融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效应 | 第16-18页 |
2.3 金融效率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18-20页 |
2.3.1 金融效率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 | 第18页 |
2.3.2 金融效率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影响 | 第18-20页 |
3 我国金融发展和碳排放的现状和核算 | 第20-31页 |
3.1 我国碳排放的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3.1.1 碳排放强度的核算 | 第20-21页 |
3.1.2 我国各省碳排放的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3.2 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4-31页 |
3.2.1 金融发展的测度 | 第25-26页 |
3.2.2 我国各省的金融发展水平 | 第26-31页 |
4 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 第31-42页 |
4.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1-37页 |
4.1.1 模型介绍 | 第31-32页 |
4.1.2 传统空间面板模型 | 第32-36页 |
4.1.3 空间效应分解模型 | 第36-37页 |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第37-38页 |
4.2.1 变量选择 | 第37页 |
4.2.2 数据描述 | 第37-38页 |
4.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3.1 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2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4.3.3 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 第40页 |
4.3.4 空间效应分解检验 | 第40-42页 |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 第42-4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