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铁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13-14页 |
1.1.1 铁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13页 |
1.1.2 铁参与铁血红素和Fe-S簇的合成 | 第13页 |
1.1.3 铁充当酶反应的辅酶因子 | 第13-14页 |
1.2 植物的铁吸收机制 | 第14-15页 |
1.2.1 缺铁诱导根际酸化 | 第15页 |
1.3 Fe-NA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 第15-16页 |
1.4 铁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6-19页 |
1.4.1 缺铁对植物的影响 | 第16-18页 |
1.4.2 高铁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 第19-20页 |
1.5.1 盐碱对紫花苜蓿的危害 | 第19-20页 |
1.5.2 盐碱和铁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四种紫花苜蓿抗缺铁能力的评价 | 第22-30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3 实验器材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3.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2.3.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3.5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3.6 总铁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4.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4.2 SOD、POD、CAT的活性 | 第27-28页 |
2.4.3 MDA含量 | 第28-29页 |
2.4.4 铁含量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盐碱和铁胁迫对肇东苜蓿表型的影响 | 第30-38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3.2.3 实验器材 | 第30-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3.1 表型观察 | 第31页 |
3.3.2 溴甲酚紫染色 | 第31-32页 |
3.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3.4 总铁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3.4.1 各处理条件下肇东苜蓿的根长及须根数 | 第32-33页 |
3.4.2 各处理条件下肇东苜蓿的叶片表型 | 第33页 |
3.4.3 各处理条件下肇东苜蓿的根际酸化 | 第33-35页 |
3.4.4 各处理条件下肇东苜蓿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4.5 各处理条件下整株紫花苜蓿中的铁含量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盐碱和铁胁迫肇东苜蓿的生理响应 | 第38-43页 |
4.1 前言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2.1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4.2.3 实验器材 | 第38-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4.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9页 |
4.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39页 |
4.3.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39页 |
4.3.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9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4.4.1 不同处理组肇东苜蓿SOD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4.4.2 不同处理组肇东苜蓿POD活性变化 | 第40-41页 |
4.4.3 不同处理组肇东苜蓿CAT活性变化 | 第41-42页 |
4.4.4 不同处理组肇东苜蓿MDA活性变化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铁胁迫对肇东苜蓿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43-48页 |
5.1 前言 | 第43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5.2.1 植物材料 | 第43-44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5.2.3 实验器材 | 第44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5.3.1 肇东苜蓿RNA的提取 | 第44页 |
5.3.2 肇东苜蓿逆转录合成cDNA | 第44-45页 |
5.3.3 qRT-PCR反应 | 第45-46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5.4.1 肇东苜蓿RNA | 第46页 |
5.4.2 铁代谢相关基因qRT-PCR鉴定 | 第46-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讨论 | 第48-53页 |
6.1 供试材料的选择及培养 | 第48-49页 |
6.2 肇东苜蓿对盐碱和铁胁迫的响应机制 | 第49-53页 |
6.2.1 肇东苜蓿叶绿素对盐碱和铁胁迫的响应 | 第49页 |
6.2.2 肇东苜蓿根际酸化能力对盐碱和铁胁迫的响应 | 第49-50页 |
6.2.3 肇东苜蓿抗氧化酶对盐碱和铁胁迫的响应 | 第50-51页 |
6.2.4 肇东苜蓿铁代谢相关基因对铁胁迫的响应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