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垒下融合反应 | 第9页 |
1.3 本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1-26页 |
2.1 热核反应率 | 第11-12页 |
2.2 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 | 第12-16页 |
2.3 屏蔽效应 | 第16-18页 |
2.4 天体物理学S因子 | 第18-24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4.2 d-~6Li反应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2.5 核反应速率增强因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26-31页 |
3.1 设备介绍 | 第26-28页 |
3.2 数据获取系统 | 第28-29页 |
3.3 液态锂靶的制备 | 第29页 |
3.4 实验及测量条件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测量结果 | 第31-36页 |
4.1 实验条件的监测 | 第31-33页 |
4.1.1 实验过程中锂靶温度监测 | 第31-32页 |
4.1.2 束流稳定性监测 | 第32-33页 |
4.2 d-~6Li反应出射带电粒子能谱 | 第33-34页 |
4.3 实验测得的厚靶产额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59页 |
5.1 厚靶产额的理论计算 | 第36-43页 |
5.1.1 温度对锂靶密度的影响 | 第38页 |
5.1.2 实验室系、质心系立体角转换 | 第38-39页 |
5.1.3 d-~6Li反应角分布 | 第39-42页 |
5.1.4 阻止本领 | 第42-43页 |
5.2 天体物理学S因子的计算 | 第43-52页 |
5.2.1 薄靶产额计算S因子 | 第44-46页 |
5.2.2 厚靶产额计算S因子 | 第46-52页 |
5.3 热核反应率的计算 | 第52-55页 |
5.4 ~6Li和~7Li丰度的模拟 | 第55-57页 |
5.5 Oppenheimer-Phillips效应的验证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4页 |
Ⅰ d-~6Li反应出射带电粒子能谱 | 第66-72页 |
Ⅱ 立体角在实验室系和质心系的转换关系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