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大气监测论文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中红外差分激光雷达的应用需求和研究意义第9-13页
        1.1.1 二氧化硫(SO_2)第9-10页
        1.1.2 氮氧化物(NO_x)第10页
        1.1.3 大气污染探测第10-13页
    1.2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国内外进展第13-16页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原理及系统第17-24页
    2.1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原理第17-19页
        2.1.1 大气后向散射第17页
        2.1.2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方程第17-19页
    2.2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结构第19-21页
        2.2.1 系统整体结构第19-20页
        2.2.2 发射系统第20页
        2.2.3 接收系统第20-21页
        2.2.4 信号处理系统第21页
    2.3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主要参数第21-23页
    2.4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气体分子吸收光谱模拟及分析第24-36页
    3.1 定量测量气体浓度的理论依据第24页
    3.2 分子吸收光谱第24-27页
        3.2.1 谱线强度第24-25页
        3.2.2 谱线线型第25-26页
        3.2.3 吸收特性参数第26-27页
    3.3 HITRAN数据库和逐线积分模式第27-29页
    3.4 中红外波段三种污染气体吸收光谱模拟及分析第29-35页
        3.4.1 吸收波长选择第29-32页
        3.4.2 谱线因素分析第32-35页
    3.5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仿真及算法研究第36-49页
    4.1 雷达系统仿真第36-41页
        4.1.1 大气模块第36-38页
        4.1.2 噪声模块第38-40页
        4.1.3 信号模块第40-41页
    4.2 浓度反演仿真第41-44页
        4.2.1 浓度反演模拟计算第41-43页
        4.2.2 浓度反演误差分析第43-44页
    4.3 气体浓度反演算法研究第44-48页
        4.3.1 背景扣除第44-45页
        4.3.2 信号平均及平滑第45-46页
        4.3.3 自相关函数去噪算法第46-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仿真软件第49-54页
    5.1 GUI界面第49-52页
        5.1.1 信号采集和仿真GUI第49-51页
        5.1.2 气体吸收模拟GUI第51-52页
    5.2 数据处理流程第52-53页
    5.3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实验研究第54-59页
    6.1 气体光谱测量实验第54-56页
    6.2 雷达实验样机硬靶回波实验第56-58页
    6.3 小结第58-59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59-62页
    7.1 总结第59-60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60-61页
    7.3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下一篇:一种快速定量估算大气污染物来源的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