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理环境对苏轼诗文创作之影响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12-14页 |
2 拓展了诗文作品的文学地理空间 | 第14-24页 |
2.1 四季分明的地理气候 | 第15-19页 |
2.2“三面被山”的自然地貌 | 第19-20页 |
2.3“三面阻水”的水文地理 | 第20-24页 |
3 丰富了诗文作品的历史文化内涵 | 第24-34页 |
3.1 徐州山水中的历史典故 | 第24-26页 |
3.2 徐州的历史人文景观 | 第26-29页 |
3.2.1 戏马台寄报国之志 | 第26-28页 |
3.2.2 燕子楼抒忧生之嗟 | 第28-29页 |
3.3 徐州的彭祖养生文化 | 第29-30页 |
3.4 徐州的古民风民俗 | 第30-34页 |
4 提升了诗文作品的审美境界 | 第34-44页 |
4.1 审美趣味的清雅与狂放 | 第34-37页 |
4.2 创作特色的清美与雄浑 | 第37-40页 |
4.3 精神追求的清逸与疏狂 | 第40-44页 |
5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