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27页 |
2.1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2.1.1 风险管理定义 | 第20页 |
2.1.2 风险管理内容 | 第20-21页 |
2.2 风险评估理论 | 第21-25页 |
2.2.1“A计分法” | 第21-22页 |
2.2.2 综合风险指数模型评估法 | 第22-24页 |
2.2.3 头脑风暴法 | 第24-25页 |
2.3 巴塞尔协议 | 第25-26页 |
2.4 全面风险管理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3.1 秦皇岛农发行基本情况 | 第27页 |
3.1.1 职能 | 第27页 |
3.1.2 业务范围 | 第27页 |
3.2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现状以及融资模式分析 | 第27-32页 |
3.2.1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内容 | 第28页 |
3.2.2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现状 | 第28-29页 |
3.2.3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融资模式 | 第29-32页 |
3.3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 第32-37页 |
3.3.1 借款人评估 | 第32-33页 |
3.3.2 贷款担保评估 | 第33-34页 |
3.3.3 地方经济状况评估 | 第34-35页 |
3.3.4 偿债能力评估 | 第35-36页 |
3.3.5 代建资金到位风险 | 第36-37页 |
3.3.6 资本金风险 | 第37页 |
3.3.7 资金使用风险 | 第37页 |
3.3.8 项目完工风险 | 第37页 |
3.4 秦皇岛农发行项目贷款风险防控方法 | 第37-40页 |
3.4.1 信用等级评级 | 第37-38页 |
3.4.2 最高额度测算 | 第38页 |
3.4.3 融资性担保机构入围管理 | 第38-39页 |
3.4.4 贷款分类管理 | 第39-40页 |
3.5 秦皇岛农发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3.5.1 内部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 第40页 |
3.5.2 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 第40-41页 |
3.5.3 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不严密 | 第41页 |
3.5.4 风险化解机制不完善 | 第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秦皇岛农发行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 第42-51页 |
4.1 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42-43页 |
4.1.1 设计目标 | 第42页 |
4.1.2 设计原则 | 第42-43页 |
4.2 风险管理改进的总体框架 | 第43-44页 |
4.3 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44-50页 |
4.3.1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计 | 第44-46页 |
4.3.2 风险管理流程体系设计 | 第46页 |
4.3.3 内控控制体系设计 | 第46-48页 |
4.3.4 加强风险评估分析 | 第48-50页 |
4.4 风险管理体系改进重点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秦皇岛农发行农村路网项目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措施 | 第51-57页 |
5.1 完善内部评级体系 | 第51-52页 |
5.1.1 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 第51-52页 |
5.1.2 借鉴国际性评级体系 | 第52页 |
5.2 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流程 | 第52-54页 |
5.2.1 填补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的空白 | 第53页 |
5.2.2 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能 | 第53页 |
5.2.3 制定严格的贷后监管制度 | 第53-54页 |
5.3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第54-55页 |
5.3.1 完善内部部门设置 | 第54-55页 |
5.3.2 增强岗位监督措施 | 第55页 |
5.4 建立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 | 第55-56页 |
5.4.1 风险规避 | 第55页 |
5.4.2 风险分散 | 第55-56页 |
5.4.3 风险转移 | 第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