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统筹城乡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 第14-16页 |
·有利于缓解并缩小城乡差距 | 第14-15页 |
·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 第15页 |
·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8-27页 |
·统筹城乡发展 | 第18-19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 第18-19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特征 | 第19页 |
·基本公共服务 | 第19-21页 |
·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9-20页 |
·基本公共服务的原则 | 第20-21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21-22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 | 第21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 | 第21-22页 |
·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4页 |
·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 第24-25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差异性比较 | 第27-41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选择 | 第27-29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评 | 第27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 第29-31页 |
·以“三个集中”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以“六个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体制 | 第30-31页 |
·以“四大基础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坚实根底 | 第31页 |
·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性比较 | 第31-38页 |
·成都市城乡区域划分 | 第31-32页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性比较 | 第32-38页 |
·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的原因 | 第38-41页 |
·政策原因 | 第38-39页 |
·体制原因 | 第39-40页 |
·转移支付制度原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41-48页 |
·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 第41-44页 |
·加拿大 | 第41-42页 |
·德国 | 第42-43页 |
·澳大利亚 | 第43-44页 |
·美国 | 第44页 |
·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 第44-48页 |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 第45-46页 |
·财政转移支付方面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市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 第48-57页 |
·成都市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 | 第48-49页 |
·公平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 第49页 |
·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 第49页 |
·成都市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 第49-57页 |
·健全成都市公共财政体制 | 第50-51页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1-53页 |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 第53-54页 |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54-55页 |
·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第55-56页 |
·完善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保障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