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第一章 沾化冬枣简介及国内生产情况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我国枣树重要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 | 第11-17页 |
| 1 叶部病害 | 第11-12页 |
| 1.1 枣锈病 | 第11页 |
| 1.2 枣煤污病又称枣黑叶,是昆虫引起的病害,我国各地几乎到处可见 | 第11-12页 |
| 1.3 枣叶斑点病 | 第12页 |
| 1.4 枣焦叶病 | 第12页 |
| 2 果实病害(陈贻金,1993;束庆龙,1990) | 第12-14页 |
| 2.1 枣缩果病 | 第12-13页 |
| 2.2 枣果炭疽病 | 第13页 |
| 2.3 黑腐病 | 第13页 |
| 2.4 枣果青霉病 | 第13-14页 |
| 3 枝干病害 | 第14-15页 |
| 3.1 枣疯病 | 第14页 |
| 3.2 干腐病 | 第14页 |
| 3.3 枣木病 | 第14-15页 |
| 3.4. 枝枯病 | 第15页 |
| 3.5 枣苗茎腐病 | 第15页 |
| 4 根部病害 | 第15-17页 |
| 4.1 白绢病 | 第15-16页 |
| 4.2 枣苗根癌病 | 第16-17页 |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17-32页 |
| 第一章 沾化冬枣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 第18-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1.1 病害标本 | 第19页 |
| 1.2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1.3 培养基 | 第19页 |
| 1.4 仪器 | 第19页 |
| 1.5 病原物分离 | 第19-20页 |
| 1.6 致病性测试 | 第20页 |
| 1.7 细菌鞭毛染色试验 | 第20-21页 |
| 1.8 病原物电镜观察 | 第21页 |
| 1.9 病原物16S rDNA和ITS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21-2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 2.1 病原物划线分离、接种发病情况 | 第23-26页 |
| 2.2、接种冬枣发病的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 | 第26-27页 |
| 2.3、病原菌形态观察 | 第27页 |
| 2.4 病原物16S rDNA和ITS片段序列测定 | 第27页 |
| 2.5 Biolgo测试结果 | 第27-30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 3.1 病原物致病性分析 | 第30页 |
| 3.2、菌株的鉴定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附录:菌株CD8-1(枣5) 16SRNA基因序列BLAST结果 | 第3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件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