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分期设计洪水的确定 | 第11-15页 |
1.2.2 分期防洪限制水位的确定 | 第15-16页 |
1.2.3 水库分期防洪调度 | 第16-19页 |
1.2.4 水库防洪风险计算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门楼水库概况及汛限水位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5页 |
2.1 门楼水库概况 | 第20-21页 |
2.2 实测水文资料 | 第21页 |
2.3 暴雨洪水特性 | 第21-23页 |
2.3.1 暴雨特性 | 第21-23页 |
2.3.2 洪水特性 | 第23页 |
2.4 门楼水库开展汛限水位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流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38页 |
3.1 门楼水库汛期的划分 | 第25-27页 |
3.2 分期设计暴雨的确定 | 第27-29页 |
3.2.1 分期设计暴雨、分期设计洪水、分期汛限水位的基本概念 | 第27页 |
3.2.2 现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3.2.3 分期设计暴雨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3.3 成因分期设计暴雨计算及其结果分析 | 第29-38页 |
3.3.1 分期设计暴雨计算 | 第29-35页 |
3.3.2 成因分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分析、结果选用及其修正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门楼水库各分期设计洪水过程线及汛限水位的研究确定 | 第38-55页 |
4.1 由暴雨资料推求分期设计洪水过程线 | 第38-42页 |
4.2 由年设计洪水确定分期设计洪水过程线 | 第42-45页 |
4.3 对应用暴雨资料确定的分期设计洪水进行调洪计算 | 第45-49页 |
4.3.1 允许设计水位31.65m方案 | 第45-47页 |
4.3.2 允许校核水位33.46m方案 | 第47-48页 |
4.3.3 允许校核水位34.44m方案 | 第48-49页 |
4.4 对应用年设计洪水按同倍比法确定的分期设计洪水进行调洪计算 | 第49-54页 |
4.4.1 允许设计水位31.65m方案 | 第49-51页 |
4.4.2 允许校核水位33.46m方案 | 第51-53页 |
4.4.3 允许校核水位34.44m方案 | 第53-54页 |
4.5 分期汛限水位的确定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门楼水库的实时调度 | 第55-70页 |
5.1 水库实时调度方法研究 | 第55-66页 |
5.1.1 峰量综合控制法研究 | 第55-63页 |
5.1.2 水位控制法 | 第63-64页 |
5.1.3 水位库容综合控制法 | 第64-65页 |
5.1.4 几种调度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5.1.5 水库实用调度说明 | 第66页 |
5.2 典型洪水调度分析 | 第66-70页 |
第六章 效益、风险分析 | 第70-72页 |
6.1 效益分析 | 第70-72页 |
6.1.1 采用分期汛限水位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71页 |
6.1.2 社会效益 | 第71-72页 |
6.2 风险分析 | 第7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2-74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7.2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