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开发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 第16-25页 |
·Struts 框架 | 第16-17页 |
·MVC 设计模式 | 第17-18页 |
·工作流技术 | 第18-20页 |
·工作流概述 | 第18-19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 | 第19-20页 |
·InforFlow 工作流中间件 | 第20-22页 |
·InforFlow 简介 | 第20-21页 |
·InforFlow 中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Java 语言简介 | 第22-23页 |
·Sybase 数据库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第25-34页 |
·青岛城阳开发区银行信贷风险系统功能介绍 | 第25-26页 |
·青岛城阳开发区银行信贷业务系统的特点 | 第26-27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7-33页 |
·基本需求 | 第27-28页 |
·岗位角色和术语定义 | 第28页 |
·功能描述 | 第28-30页 |
·业务流程图 | 第30-33页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 第34-36页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概述 | 第34页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应用范围 | 第34页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架构图 | 第34-35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运行环境 | 第35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目标设计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 第36-56页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37-38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8-40页 |
·总功能模块 | 第38-39页 |
·客户管理模块 | 第39页 |
·贷前流程管理模块 | 第39-40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40-42页 |
·数据库表间关系 | 第40-41页 |
·概念设计 | 第41页 |
·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公共函数设计 | 第42-44页 |
·流程相关中间件设计 | 第44-49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 第49-55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配置方案 | 第49-50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软件配置方案 | 第50-51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模块功能说明 | 第51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高可用性设计 | 第51-52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安全性设计 | 第52页 |
·柜员操作系统安全性 | 第52-54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性 | 第54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特权身份管理系统安全性 | 第54-55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审计监控管理设计 | 第55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设计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 | 第56-67页 |
·数据库平台 | 第56页 |
·开发工具 | 第56页 |
·流程操作模块中的控制实现 | 第56-58页 |
·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58-59页 |
·Data 类及文件配置实现 | 第59-63页 |
·Data 类的实现 | 第59-60页 |
·接口中定义常量模式 | 第60-61页 |
·web.xml 的配置 | 第61-63页 |
·struts-config.xml 的配置 | 第63页 |
·关键技术实现 | 第63-66页 |
·信用等级评定实现 | 第63-65页 |
·信用限额确定实现 | 第65-66页 |
·在跨平台和性能方面的实现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测试 | 第67-73页 |
·测试方案与环境 | 第67-70页 |
·单点测试 | 第67-68页 |
·综合测试 | 第68页 |
·其他辅助性能测试 | 第68-69页 |
·测试概要 | 第69-70页 |
·测试数据与过程 | 第70-71页 |
·测试数据 | 第70页 |
·测试过程 | 第70-71页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条件可行性 | 第71-72页 |
·系统测试结果与存在问题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总结 | 第73-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