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引言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脾脑相关思想《内经》溯源 | 第14-20页 |
1《内经》对脾(土)的认识 | 第14-16页 |
1.1《内经》对脾(土)的形态方面的认识 | 第14页 |
1.2《内经》对脾(土)生理功能的认识 | 第14-15页 |
1.3《内经》对脾(土)相关病证的认识 | 第15-16页 |
2《内经》对脑以及脑卒中的认识 | 第16-17页 |
2.1《内经》对脑的认识 | 第16页 |
2.2《内经》对脑卒中的认识 | 第16-17页 |
3《内经》脾脑相关思想及健脾补土治法的确立 | 第17-20页 |
3.1 从精、气、血论脾与脑的相关性 | 第17-19页 |
3.2 健脾补土治法源流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0-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1.1.2 药物制备 | 第20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1.2.1 动物造模前初分组 | 第22页 |
1.2.2 动物模型制备 | 第22-23页 |
1.2.3 造模后分组及给药 | 第23-24页 |
1.2.4 动物取材 | 第24页 |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24-27页 |
1.3.1 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的观察与评分标准 | 第24-25页 |
1.3.2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缺血侧脑皮质内磷酸化FAK、磷酸化AKT、磷酸化ERK1/2、INTβ3、Bcl-2、Bax蛋白含量 | 第25-26页 |
1.3.3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检测脑组织INTβ3、FAK、ERK1/2、AKT、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 | 第26-27页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1 健脾补土法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 第28页 |
2.2 健脾补土法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NTβ3、pFAK、pERK、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 健脾补土法组方对Bcl-2、Bax蛋白表达以及Bcl-2/Bax比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健脾补土法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NTβ3、FAK、ERK、AKT、Bcl-2 和Bax mRNA表达影响 | 第31-36页 |
3 讨论 | 第36-45页 |
3.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与细胞凋亡的认识 | 第36页 |
3.2 整合素依赖的FAK-ERK/FAK-AKT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 | 第36-38页 |
3.3 中医对脑卒中病因病机认识 | 第38-39页 |
3.4 从脾论治中风的研究进展 | 第39-40页 |
3.5 健脾补土法组方的组方原理 | 第40-41页 |
3.6 健脾补土法组方药理研究 | 第41-43页 |
3.7 课题组前期研究 | 第43页 |
3.8 实验指标检测结果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A:综述 | 第52-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