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发动机的节能与净化对代用燃料的需求 | 第8页 |
1.2 代用燃料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3 摩托车发动机液化石油气电控技术背景 | 第9-12页 |
1.3.1 我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3.2 液化石油气电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2-14页 |
第2章 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分析 | 第14-19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液化石油气特性 | 第14-16页 |
2.3 LPG汽车的特性 | 第16-17页 |
2.4 燃用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分析 | 第17-18页 |
2.4.1 混合比不同的功率损失 | 第17页 |
2.4.2 燃点不同的功率损失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摩托车发动机LPG电控喷射的空燃比控制特性实验研究 | 第19-33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供气方式的选择 | 第19-20页 |
3.3 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 | 第20-21页 |
3.4 发动机对空燃比的要求 | 第21-26页 |
3.4.1 引言 | 第21-22页 |
3.4.2 理论需求的依据 | 第22-26页 |
3.5 采用的控制实验装置及原理、方法 | 第26-29页 |
3.5.1 实验连接图 | 第26-27页 |
3.5.2 控制装置原理及方法 | 第27-28页 |
3.5.3 喷射条件调节的保证及执行机构 | 第28-29页 |
3.6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29-31页 |
3.6.1 在控制系统中研究喷射压力对空燃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3.6.2 在控制系统中研究蒸发温度对空燃比的影响 | 第30页 |
3.6.3 在控制系统中研究不同进气量下,占空比对A/F的影响 | 第30-31页 |
3.7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7.1 蒸发温度恒定,不同喷射压力对空燃比的影响 | 第31页 |
3.7.2 喷射压力恒定,不同蒸发温度对空燃比的影响 | 第31页 |
3.7.3 蒸发温度调节和喷射压力调节对空燃比的影响度分析 | 第31-3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液化石油气电子控制喷射系统设计 | 第33-52页 |
4.1 设计思想及控制系统原理 | 第33-39页 |
4.1.1 空燃比控制系统原理 | 第33-34页 |
4.1.2 点火控制系统原理 | 第34-38页 |
4.1.3 电控系统总体方案 | 第38-39页 |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39-46页 |
4.2.1 电子控制单元设计 | 第39-44页 |
4.2.2 执行机构及传感器 | 第44-45页 |
4.2.3 霍尔式油门位置传感器的采用 | 第45-46页 |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1页 |
4.3.1 主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4.3.2 接口控制程序和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4.3.3 空燃比控制数学模型建立及参数优化方案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电控喷射系统与发动机配合实验研究 | 第52-60页 |
5.1 实验装置及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5.2 电控参数的调整、优化 | 第53-55页 |
5.3 对比实验方法 | 第55页 |
5.4 对比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5.4.1 原汽油机与使用电控喷气系统后的动力性对比 | 第55-57页 |
5.4.2 原汽油机与使用电控喷气系统后的排放对比 | 第57-58页 |
5.4.3 对发动机台架对比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1 论文成果总结 | 第60页 |
2 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74页 |
1 系统程序 | 第64-69页 |
2 串行通讯程序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