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0.2.1“常德会战”研究 | 第9-10页 |
0.2.2 《新华日报》研究 | 第10页 |
0.2.3 《中央日报》研究 | 第10-11页 |
0.2.4 战时宣传研究 | 第11页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3.2 创新点 | 第12页 |
0.4 关键术语解释 | 第12-16页 |
0.4.1“常德会战” | 第12-13页 |
0.4.2 《新华日报》 | 第13-14页 |
0.4.3 《中央日报》 | 第14页 |
0.4.4 宣传 | 第14-16页 |
第1章 《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常德会战”宣传的相同点 | 第16-30页 |
1.1 关于中国方面的宣传 | 第16-21页 |
1.1.1 会战进程与结果的报道 | 第16-18页 |
1.1.2“劳军”与物资捐赠宣传 | 第18-20页 |
1.1.3 对群众的鼓励 | 第20-21页 |
1.2 关于日本方面的宣传 | 第21-26页 |
1.2.1 揭露日寇暴行 | 第22-23页 |
1.2.2 对日军的攻心宣传 | 第23-26页 |
1.3 典型人物的报道 | 第26-30页 |
1.3.1 关于前线将士的报道 | 第26-27页 |
1.3.2 关于后方领导人和群众的报道 | 第27-30页 |
第2章 《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常德会战”宣传的差异性 | 第30-41页 |
2.1 宣传侧重点不同 | 第30-35页 |
2.1.1 《中央日报》侧重宣传我方胜利以渲染气氛 | 第30-32页 |
2.1.2 《新华日报》侧重新闻真实客观并监督国民政府 | 第32-35页 |
2.2 报道视角不同 | 第35-38页 |
2.2.1 《中央日报》的“居高临下” | 第35-37页 |
2.2.2 《新华日报》的“平等视角” | 第37-38页 |
2.3 对国际社会的报道对象不同 | 第38-41页 |
2.3.1 《中央日报》重点报道美国的援助 | 第38-39页 |
2.3.2 《新华日报》重点报道苏联的支持 | 第39-41页 |
第3章 《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常德会战”宣传异同之缘由 | 第41-49页 |
3.1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宣传具有相同点的原因 | 第41-45页 |
3.1.1 新闻审查制度相同 | 第41-43页 |
3.1.2 面对的宣传任务相同 | 第43-45页 |
3.2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宣传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 第45-49页 |
3.2.1 宣传观念的不同 | 第45-46页 |
3.2.2 政治立场不同 | 第46-49页 |
第4章 《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比较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 第49-56页 |
4.1 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49-50页 |
4.1.1 丰富党报理论 | 第49页 |
4.1.2 丰富中国战时宣传理论 | 第49-50页 |
4.2 比较研究的启示 | 第50-56页 |
4.2.1 坚持党性原则,发挥党的“喉舌”作用 | 第50-52页 |
4.2.2 办报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 | 第52-54页 |
4.2.3 完善党报政策,重视新闻把关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一 《新华日报》136篇关于“常德会战”宣传文章 | 第61-65页 |
附录二 《中央日报》142篇关于“常德会战”宣传文章 | 第65-69页 |
个人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