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长短桩复合地基应力变形特性的数值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复合地基概述第9-10页
    1.3 长短桩复合地基概述第10-11页
    1.4 长短桩复合地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4-15页
第二章 长短桩复合地基理论第15-23页
    2.1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第15-16页
    2.2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第16-18页
    2.3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分析第18-20页
        2.3.1 桩体负摩阻力第18-19页
        2.3.2 桩轴向应力特性第19-20页
    2.5 按沉降控制设计复合地基的思路第20-23页
第三章 岩土工程中有限差分法的应用及 FLAC3D 简介第23-39页
    3.1 有限差分法第23-25页
        3.1.1 有限差分的基本概念第23页
        3.1.2 有限差分网格的剖分第23-24页
        3.1.3 差分公式第24-25页
    3.2 FLAC3D 程序简介第25-26页
        3.2.1 FLAC3D 程序的主要应用特点第26页
        3.2.2 FLAC3D 程序的应用范围第26页
    3.3 FLAC3D 的基本原理第26-29页
        3.3.1 运动与平衡第27-28页
        3.3.2 本构关系第28-29页
    3.4 FLAC3D 程序中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3.4.1 FLAC3D 的网格建模方法第29-30页
        3.4.2 材料参数赋值第30页
        3.4.3 边界条件第30-31页
        3.4.4 求解和后处理第31页
        3.4.5 FISH 语言的应用第31页
    3.5 FLAC3D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第31-39页
        3.5.1 弹性模型第31-32页
        3.5.2 摩尔库仑模型第32-35页
        3.5.3 接触面第35-39页
第四章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拟第39-71页
    4.1 工程概况第39页
    4.2 FLAC3D 软件模拟分析第39-43页
        4.2.1 确定分析模型第39-41页
        4.2.2 确定相关参数和条件第41-42页
        4.2.3 FLAC3D 计算结果的验证第42-43页
        4.2.4 数值模拟内容第43页
    4.3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4.4 褥垫层参数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7-57页
        4.4.1 褥垫层模量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8-52页
        4.4.2 褥垫层厚度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52-57页
    4.5 桩体相关参数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57-68页
        4.5.1 桩间距的影响第57-61页
        4.5.2 长桩长度的影响第61-64页
        4.5.3 长短桩模量比的影响第64-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1-89页
    5.1 概述第71页
    5.2 刚性、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的比较第71-83页
        5.2.1 模型参数第71-72页
        5.2.2 试验结果第72-74页
        5.2.3 数据分析第74-83页
    5.3 不同刚度基础下褥垫层的作用与应用第83-87页
        5.3.1 刚性基础下设置垫层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第83-85页
        5.3.2 柔性基础下设置垫层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结论第89页
    6.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控制机制
下一篇:安徽省棉花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