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微流作用机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昆虫飞行运动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昆虫后翅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昆虫膜翅的微观结构第14-16页
        1.3.2 昆虫膜翅的材料性能第16-17页
        1.3.3 昆虫膜翅的可折叠特性第17-19页
        1.3.4 昆虫膜翅的模型研究方法及进展第19-20页
    1.4 微飞行器仿生翼及其扑动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4.1 仿生直翼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2 仿生可折叠翼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3 仿生翼扑动系统研究现状第23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金龟子后翅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第25-39页
    2.1 研究对象第25-27页
        2.1.1 扁锯颚锹甲第25-26页
        2.1.2 臭蜣螂第26页
        2.1.3 黄边大龙虱第26-27页
    2.2 金龟子翅脉命名第27-29页
        2.2.1 翅脉命名原则第27-28页
        2.2.2 金龟子后翅翅脉的命名第28-29页
    2.3 金龟子脉系几何模型重建第29-33页
        2.3.1 逆向工程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基础第29-31页
        2.3.2 金龟子后翅试样制备第31页
        2.3.3 金龟子后翅脉系点群数据获取第31页
        2.3.4 逆向工程软件中点群数据的后处理第31-33页
    2.4 甲虫后翅翅脉剖面结构第33-37页
        2.4.1 试验设备及样品的制备第33-34页
        2.4.2 切片观测结果及分析第34-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微流作用第39-53页
    3.1 金龟子后翅展开运动动作分析第39-43页
        3.1.1 试验设备及方法第39-40页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3.2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微流流经途径分析第43-48页
        3.2.1 试验设备及方法第43-44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3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翅脉内微流压力分析第48-52页
        3.3.1 试验设备及方法第48-49页
        3.3.2 试验结果和分析第49-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微流流动基本原理第53-57页
    4.1 血液流动运动方程第53-54页
    4.2 血液动力学分析模型第54页
    4.3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中微流流量方程的建立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翅脉内微流控制运动模拟及分析第57-71页
    5.1 相关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第57-59页
        5.1.1 流体运动特性分析方法第57-58页
        5.1.2 基本的控制方程第58页
        5.1.3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工具第58-59页
        5.1.4 网格划分常用工具第59页
    5.2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翅脉内微流控制模拟分析方案第59-62页
        5.2.1 分析方法第59-61页
        5.2.2 分析工具 FLUENT 的使用第61页
        5.2.3 动网格技术第61页
        5.2.4 用户自定义函数 UDF第61-62页
    5.3 网格的划分第62-63页
    5.4 金龟子后翅展开过程翅脉内微流流体力学性能模拟及分析53第63-69页
        5.4.1 扁锯颚锹甲后翅展开模拟分析第63-66页
        5.4.2 黄边大龙虱后翅展开模拟分析第66-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西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孢粉生物地层研究
下一篇:贵德盆地热结构及地热成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