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钙钛矿氧化物和钙钛矿相钛酸铅概述 | 第12-29页 |
1.2.1 钙钛矿氧化物简介 | 第12-14页 |
1.2.2 钙钛矿相钛酸铅晶体结构和性能 | 第14-16页 |
1.2.3 钙钛矿相钛酸铅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6-26页 |
1.2.3.1 溶胶凝胶法 | 第16-17页 |
1.2.3.2 静电纺丝法 | 第17-19页 |
1.2.3.3 水热法 | 第19-26页 |
1.2.3.3.1 模板辅助的水热法 | 第19-20页 |
1.2.3.3.2 无模板辅助的水热法 | 第20-26页 |
1.2.3.3.3 溶剂热法 | 第26页 |
1.2.4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 | 第26-29页 |
1.2.4.1 成核机制 | 第27-28页 |
1.2.4.2 长大机制 | 第28-29页 |
1.3 铁电极化应用 | 第29-35页 |
1.3.1 铁电极化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29-32页 |
1.3.2 铁电极化应用于光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1.4 单晶单畴钙钛矿型钛酸铅纳米片简介 | 第35-37页 |
1.4.1 畴结构简介 | 第35-36页 |
1.4.2 钙钛矿型钛酸铅纳米片简介 | 第36-37页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相关测试技术 | 第39-53页 |
2.1 实验药品与实验设备 | 第39-41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39-4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40-41页 |
2.2 材料合成制备方法 | 第41-45页 |
2.2.1 水热法制备PbTiO_3纳米颗粒 | 第41-42页 |
2.2.2 水热法制备八面体LiTiO_2纳米颗粒 | 第42页 |
2.2.3 一步水热法制备单晶单畴的钙钛矿相PbTiO_3纳米片 | 第42-43页 |
2.2.4 Ag_2O/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2.2.5 Ag/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3-44页 |
2.2.5.1 氨水辅助的光沉积法制备Ag/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3页 |
2.2.5.2 硼氢化钠超声还原法制备Ag/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3-44页 |
2.2.6 Pt/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2.2.6.1 光沉积法制备Pt/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4页 |
2.2.6.2 硼氢化钠超声还原法制备Pt/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4页 |
2.2.7 Au/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2.2.7.1 光沉积法制备Au/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4-45页 |
2.2.7.2 硼氢化钠超声还原法制备Au/PbTiO_3复合材料 | 第45页 |
2.3 可见光催化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2.3.1 室温可见光催化实验步骤 | 第45页 |
2.3.2 低温可见光催化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2.4 材料的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 | 第46-53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46页 |
2.4.2 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 Microscope) | 第46页 |
2.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46-47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7-48页 |
2.4.5 热重和差热分析(Tg-DSC) | 第48页 |
2.4.6 红外光谱测试(IR) | 第48-49页 |
2.4.7 球差校正电镜(Cs-corrected STEM) | 第49页 |
2.4.8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49-50页 |
2.4.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50-51页 |
2.4.10 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51页 |
2.4.11 Zeta电位分析 | 第51-53页 |
第三章 PbTiO_3单晶纳米粒子不同形貌的水热合成及其生长机理 | 第53-82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PbTiO_3纳米粒子的水热制备和结构表征 | 第53-80页 |
3.2.1 水热法制备钛酸铅纳米粒子 | 第53-54页 |
3.2.2 钛前驱体表征 | 第54-55页 |
3.2.3 添加不同量矿化剂NaOH所得产物的表征 | 第55-58页 |
3.2.4 NaOH浓度一定不同水热时间所得产物的表征 | 第58-69页 |
3.2.4.1 矿化剂NaOH为1g时不同反应时间所得产物的表征 | 第58-63页 |
3.2.4.2 矿化剂NaOH为3g时不同反应时间所得产物的表征 | 第63-65页 |
3.2.4.3 矿化剂NaOH为5g时不同反应时间所得产物的表征 | 第65-69页 |
3.2.5 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PbTiO_3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探究 | 第69-71页 |
3.2.6 不同生长过程所得PbTiO_3纳米结构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71-74页 |
3.2.7 矿化剂种类对产物的影响 | 第74-80页 |
3.2.7.1 相同摩尔量不同种类矿化剂对产物的影响 | 第74-75页 |
3.2.7.2 不同浓度LiOH对产物的影响 | 第75-8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铁电PbTiO_3纳米片调控Ag_2O和贵金属纳米粒子选择性生长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探究 | 第82-124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Ag_2O/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2-106页 |
4.2.1 Ag_2O/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82-84页 |
4.2.2 不同硝酸银浓度下制备的Ag_2O/PbTiO_3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84-88页 |
4.2.3 不同硝酸银浓度下制备的Ag_2O/PbTi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4.2.4 复合材料光沉积机理和催化机理的研究 | 第89-106页 |
4.2.4.1 S25的进一步表征 | 第89-96页 |
4.2.4.2 选择性光沉积氧化银的机理探究 | 第96-98页 |
4.2.4.3 S25可见光催化性能的进一步研究 | 第98-103页 |
4.2.4.4 催化机理探究 | 第103-106页 |
4.3 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6-116页 |
4.3.1 Ag/PbTi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4.3.2 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中不同实验参数的探究 | 第107-115页 |
4.3.2.1 光照功率对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4.3.2.2 光照功率一定时光照时间对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4.3.2.3 溶剂对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4.3.2.4 温度和氨水浓度对Ag/PbTiO_3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4.3.3 Ag/PbTiO_3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性能探究 | 第115-116页 |
4.4 光还原法制备贵金属(Au,Pt)与PbTiO_3的复合材料及表征 | 第116-120页 |
4.4.1 光还原法制备Au/PbTiO_3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 第116-118页 |
4.4.2 光还原法制备Pt/PbTiO_3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 第118-120页 |
4.5 超声还原法制备贵金属与PbTiO_3的纳米复合材料及表征 | 第120-12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4-127页 |
5.1 总结 | 第124-125页 |
5.2 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