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区层状地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0-15页 |
| ·夷平面及剥夷面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3页 |
| ·河流阶地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4页 |
| ·研究区层状地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 ·研究区气候、水文特征 | 第19页 |
| ·研究区地貌概况 | 第19-20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3页 |
| ·地层 | 第21-23页 |
| 3 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研究 | 第23-29页 |
| ·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的分布与发育特征 | 第23-24页 |
| ·风化壳 | 第24-27页 |
| ·研究区风化壳的分布 | 第24-25页 |
| ·研究区风化壳的主要特征 | 第25-27页 |
| ·夷平面的形成时代 | 第27-29页 |
| 4 河流阶地研究 | 第29-41页 |
| ·茅溪流域河流阶地级序及发育特征 | 第30-31页 |
| ·D023 点河流阶地 | 第30页 |
| ·枫香岗河流阶地 | 第30-31页 |
| ·溇水流域河流阶地 | 第31-32页 |
| ·索溪流域河流阶地级序及发育特征 | 第32-35页 |
| ·邓家坪附近段(P01 点) | 第33页 |
| ·三官寺段(P02 点) | 第33-34页 |
| ·马湾段阶地(P03 点) | 第34-35页 |
| ·赵家岗王家坪镇段(P06 点) | 第35页 |
| ·赵家岗大桥段(P05 点) | 第35页 |
| ·索溪河流阶地形成时代 | 第35页 |
| ·阶地的区域对比 | 第35-37页 |
| ·阶地的气候、新构造意义 | 第37-41页 |
| ·阶地的气候意义 | 第37-39页 |
| ·阶地的新构造运动意义 | 第39-41页 |
| 5 河流阶地与溶洞、砂岩峰林对比研究 | 第41-46页 |
|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特征 | 第41-42页 |
| ·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 第42-44页 |
| ·黄龙洞发育特征及分层 | 第42-44页 |
| ·河流阶地与溶洞、砂岩峰林地貌综合对比研究 | 第44-46页 |
| 6 研究区地貌演化过程及其新构造特征 | 第46-5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