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菌类(食用菌)病虫害论文

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对双孢蘑菇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 双孢蘑菇概述第14页
    2 双孢蘑菇病害概述第14-15页
        2.1 非侵染性病害第14-15页
        2.2 侵染性病害第15页
    3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研究第15-20页
        3.1 有害疣孢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5-16页
        3.2 疣孢霉菌的分类第16-17页
        3.3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与危害第17页
        3.4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第17-19页
        3.5 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致病机制的研究第19-20页
    4 病原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第20-23页
        4.1 细胞壁降解酶第20-22页
        4.2 致病毒素及其他致病因子第22-23页
    5 宿主对病原菌抗性机制的研究第23-25页
        5.1 寄主主要防御酶第23-24页
        5.2 与寄主抗性有关的生化物质第24-25页
第二章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菌丝互作关系的研究第25-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1.1 供试菌株第25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5页
        1.3 培养基第25页
        1.4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1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菌丝对峙实验第26-28页
        2.2 有害疣孢霉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8-29页
        2.3 双孢蘑菇菌丝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有害疣孢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9-31页
    3 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第33-40页
    第一节 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萌发营养条件的探究第33-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1.1 供试菌株第33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3页
            1.3 培养基第33页
            1.4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2.1 不同营养条件下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情况第34-35页
        3 讨论第35页
    第二节 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萌发方法的研究第35-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1.1 供试菌株第35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5-36页
            1.3 培养基第36页
            1.4 实验方法第36-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2.1 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第37页
            2.2 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方式第37页
            2.3 不同萌发方法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萌发情况第37-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第4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1.1 供试菌株第40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0页
        1.3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40页
        1.4 实验方法第40-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2.1 双孢蘑菇出菇侵染及有害疣孢霉菌的鉴定第43-44页
        2.2 双孢蘑菇靠接有害疣孢霉菌发病情况第44-45页
        2.3 体式显微镜观察第45-46页
        2.4 扫描电镜观察(SEM)第46-47页
        2.5 透射电镜观察(TEM)第47-48页
    3 讨论第48-51页
第五章 双孢蘑菇与有害疣孢霉菌互作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第51-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7页
        1.1 供试菌株第51页
        1.2主要实验仪器第51页
        1.3 实验药品与试剂配制第51-52页
        1.4 实验方法第52-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2.1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2.2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第58页
        2.3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2.4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第59页
        2.5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2.6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60页
        2.7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60-61页
        2.8 疣孢霉病对双孢蘑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61页
    3 讨论第61-64页
第六章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致病因子的研究第64-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9页
        1.1 供试菌株第64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64页
        1.3 供试培养基和试剂第64-66页
        1.4 实验方法第66-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6页
        2.1 有害疣孢霉菌致病与细胞壁降解酶之间的关系第69-73页
        2.2 有害疣孢霉菌致病毒素的致病活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第73-76页
    3 讨论第76-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录第88-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菌杀虫剂的应用现状及其产业化研究
下一篇:花生果皮丰富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