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2-4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1.1.2 实验药品 | 第12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1.1.4 实验仪器 | 第12-1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3-21页 |
1.2.1 抑郁模型制备 | 第13-14页 |
1.2.2 行为学观察 | 第14-15页 |
1.2.3 标本取材 | 第15页 |
1.2.4 血清IL-1β、IL-6、CORT、ACTH表达水平观察 | 第15-19页 |
1.2.5 下丘脑CRH及海马GR基因表达水平观察 | 第19-21页 |
1.2.6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1.3 结果 | 第21-32页 |
1.3.1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结果比较 | 第21-22页 |
1.3.2 各组大鼠糖水消耗结果比较 | 第22-23页 |
1.3.3 各组大鼠敞箱实验结果比较 | 第23-25页 |
1.3.4 各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比较 | 第25页 |
1.3.5 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 含量比较 | 第25-26页 |
1.3.6 各组大鼠血清中IL-6 含量比较 | 第26-27页 |
1.3.7 各组大鼠血清中ACTH含量比较 | 第27-28页 |
1.3.8 各组大鼠血清中CORT含量比较 | 第28-29页 |
1.3.9 各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海马GR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29-32页 |
1.4 讨论 | 第32-41页 |
1.4.1 CUMS结合孤养法复制大鼠抑郁模型的选择 | 第32-33页 |
1.4.2 行为学指标的选择 | 第33-35页 |
1.4.3 HPA轴及炎性因子指标的选择 | 第35-36页 |
1.4.4 中医脏气郁滞理论对抑郁症影响的认识 | 第36-38页 |
1.4.5 浅析对舒心汤治疗抑郁症的认识 | 第38-41页 |
1.4.6 结论与展望 | 第41页 |
1.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第2章 综述 | 第46-54页 |
2.1 抑郁症的中医诊断研究 | 第46-48页 |
2.1.1 疾病诊断 | 第46页 |
2.1.2 证候诊断 | 第46-48页 |
2.2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研究 | 第48-50页 |
2.2.1 辨证论治 | 第48页 |
2.2.2 从发病病位论治 | 第48-50页 |
2.2.3 目前常用中成药治疗 | 第50页 |
2.3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