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吴堡井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其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泥石流基本特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泥石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第14-2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2.2 气象水文条件第15-16页
    2.3 地形地貌第16-17页
    2.4 地层岩性第17-18页
    2.5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6 水文地质第19页
    2.7 人类工程活动第19-20页
    2.8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吴堡井沟泥石流基本特征第21-37页
    3.1 泥石流流域特征第21-26页
        3.1.1 形成区第24-25页
        3.1.2 流通区第25页
        3.1.3 堆积区第25-26页
    3.2 泥石流动力特征第26-31页
        3.2.1 泥石流流体重度第26页
        3.2.2 泥石流流速第26-27页
        3.2.3 泥石流流量第27-28页
        3.2.4 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第28-29页
        3.2.5 泥石流整体冲击力和单块最大冲击力第29-30页
        3.2.6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第30-31页
        3.2.7 泥石流弯道超高第31页
    3.3 吴堡井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第31-35页
        3.3.1 井沟泥石流形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2-33页
        3.3.2 井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基于PFC~(2D)的泥石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第37-57页
    4.1 颗粒流(PFC~(2D))的基本原理第37-40页
        4.1.1 基本假设第37页
        4.1.2 基本方程第37-39页
        4.1.3 颗粒接触模型第39-40页
        4.1.4 计算过程第40页
    4.2 模型建立第40-42页
        4.2.1 约束边界建立和颗粒生成第40-41页
        4.2.2 沟道模型建立第41页
        4.2.3 计算参数选取第41-42页
    4.3 井沟泥石流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第42-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页
    5.2 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榆神矿区顶板含水层涌(突)水条件综合研究
下一篇:东峰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