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山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页
        1.1.1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第10页
        1.1.2 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第10页
    1.2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页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图第17-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2 研究技术路线第18页
    1.6 研究内容第18-20页
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概述第20-25页
    2.1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第20-21页
    2.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及基本功能第21-22页
    2.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中的作用第22-24页
        2.3.1 能够让农民实现持续的增产又增收第22页
        2.3.2 能够让农业产业结构指明发展方向第22-23页
        2.3.3 能够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第23页
        2.3.4 能够促进推进农业产业化第23页
        2.3.5 能够保障农业国际化第23-24页
        2.3.6 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山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第25-35页
    3.1 研究对象概述第25-26页
        3.1.1 晋中市第25页
        3.1.2 吕梁市第25-26页
        3.1.3 忻州市第26页
        3.1.4 山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第26页
    3.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逐步明晰第26-27页
    3.3 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推进第27-29页
    3.4 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第29-32页
        3.4.1 推动农林科技直接入户第29-30页
        3.4.2 实行科技特派员带动示范第30-31页
        3.4.3 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推广服务示范作用第31页
        3.4.4 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推广服务功能的发挥第31页
        3.4.5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31-32页
    3.5 农村科技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第32-33页
    3.6 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明显加强第33-35页
4 山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5-41页
    4.1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内部的管理层次混乱第35页
    4.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未能理顺协同部门的关系第35页
    4.3 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普遍薄弱第35-36页
    4.4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困难重重第36-37页
        4.4.1 难以统筹协调基本职能部门第36页
        4.4.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无法落实第36-37页
        4.4.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资金匮乏第37页
    4.5 政府推进体系改革的统筹决策滞后第37-38页
    4.6 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仍未解决第38-39页
    4.7 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下降第39-40页
    4.8 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萎缩第40-41页
5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经验启示第41-45页
    5.1 一体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美国第41-42页
    5.2 双轮驱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日本第42页
    5.3 以色列建立多层次、强合作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第42-43页
    5.4 荷兰建立了全面的农村科技培训与教育体系第43页
    5.5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山西省的经验启示第43-45页
        5.5.1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建设的经验总结第43-44页
        5.5.2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建设对山西省的启示第44-45页
6 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第45-51页
    6.1 积极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第45-46页
        6.1.1 “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第45页
        6.1.2 “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第45-46页
    6.2 保护生产要素与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第46页
    6.3 推行项目市场化和企业化的管理机制第46页
    6.4 创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融资与投资机制第46-47页
    6.5 拓宽互联网的高层信息平台第47-48页
    6.6 加强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农业技术服务主体第48-49页
    6.7 突出服务模式创新带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第49-50页
    6.8 本章小结第50-51页
7 总结和展望第51-54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51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51-52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7.3.1 研究的不足第52页
        7.3.2 今后研究的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区依托型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永州市桐子坳村为例
下一篇:美式风格室内设计实践研究--以“长沙好望谷8号别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