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17-30页 |
2.1 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2.2 碳排放的总体测算 | 第19-22页 |
2.3 碳排放的空间格局 | 第22-26页 |
2.3.1 各省市碳排放总量 | 第22-23页 |
2.3.2 各省市人均碳排放 | 第23-24页 |
2.3.3 各省市碳排放强度 | 第24-25页 |
2.3.4 各省市碳排放特征 | 第25-26页 |
2.4 碳排放的产业视角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第3章 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 第30-47页 |
3.1 碳排放增长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3.2 驱动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第32-38页 |
3.2.1 数据选取及预处理 | 第32-36页 |
3.2.2 结构分解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3.3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 第38-46页 |
3.3.1 分解结果 | 第38-41页 |
3.3.2 能源强度效应 | 第41-43页 |
3.3.3 能源结构效应 | 第43-44页 |
3.3.4 最终需求效应 | 第44-45页 |
3.3.5 中间投入效应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静态CGE的影响因素的减排贡献模拟分析 | 第47-75页 |
4.1 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 | 第47-54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4.1.2 部门分类 | 第47-49页 |
4.1.3 SAM表的编制 | 第49-51页 |
4.1.4 SAM表的调平 | 第51-54页 |
4.2 CGE模型的构建 | 第54-67页 |
4.2.1 参数声明 | 第57-59页 |
4.2.2 生产模块 | 第59-61页 |
4.2.3 贸易模块 | 第61-63页 |
4.2.4 收支模块 | 第63-65页 |
4.2.5 宏观闭合 | 第65-66页 |
4.2.6 参数估计 | 第66-67页 |
4.3 模拟结果及情景分析 | 第67-74页 |
4.3.1 能源结构调整的减排贡献 | 第67-70页 |
4.3.2 能源效率变化的减排贡献 | 第70-72页 |
4.3.3 产业结构调整的减排贡献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碳税政策模拟分析 | 第75-87页 |
5.1 动态CGE的构建 | 第75-76页 |
5.1.1 环境模块 | 第75-76页 |
5.1.2 动态模块 | 第76页 |
5.2 情景设定及假定 | 第76-78页 |
5.2.1 不同碳税税率情景 | 第76-77页 |
5.2.2 不同碳税返还机制情景 | 第77-78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8-86页 |
5.3.1 不同碳税税率的经济影响 | 第78-82页 |
5.3.2 不同税收返还方式的经济影响 | 第82-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