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智能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1.1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第8-9页
        1.1.1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第8页
        1.1.2 影响无线数据通信发展的关键问题第8-9页
        1.1.3 无线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第9页
    1.2 课题的提出及实现的目标第9-10页
第二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相关理论第10-22页
    2.1 帧结构第10-12页
        2.1.1 IEEE802.3 以太网帧结构第10-11页
        2.1.2 系统数据帧结构第11-12页
    2.2 参考模型第12-14页
        2.2.1 OSI参考模型第12-14页
        2.2.2 系统模型第14页
    2.3 信道容量第14-18页
    2.4 通信中的差错控制第18-19页
        2.4.1 帧校验字节的获得第19页
        2.4.2 反馈重传方式纠错第19页
    2.5 通信信道的自动选择第19-21页
        2.5.1 常见信道选择方式第19-20页
        2.5.2 系统自动选择通信信道第20-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分析与整体设计第22-26页
    3.1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功能设计第22页
    3.2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第22-23页
    3.3 可行性分析第23页
    3.4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第23-25页
        3.4.1 系统框图第23-24页
        3.4.2 系统主要特点第24页
        3.4.3 系统工作原理第24-25页
    3.5 本章小节第25-26页
第四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系统第26-43页
    4.1 各主要芯片简介第26-34页
        4.1.1 AT89S52 单片机第26-27页
        4.1.2 CC1000 无线收发芯片第27-32页
        4.1.3 RF2175 线性放大器第32页
        4.1.4 MAX202 串口收发芯片第32-33页
        4.1.5 AT24C16 串行EEPROM芯片第33-34页
    4.2 硬件电路设计第34-40页
        4.2.1 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硬件电路框图第34-35页
        4.2.2 单片机系统第35-36页
        4.2.3 无线收发及放大模块第36-40页
    4.3 硬件测试第40-42页
        4.3.1 自动升降功率测试第40-41页
        4.3.2 自动选择通信信道实验第41-42页
        4.3.3 通信距离测试第42页
        4.3.4 现场实际测试第42页
    4.4 本章小节第42-43页
第五章 软件部分设计与实现第43-51页
    5.1 本系统的通信协议第43-46页
        5.1.1 自动升降功率第43页
        5.1.2 关于24C16第43-46页
    5.2 KEIL C51 开发环境第46页
    5.3 软件部分的设计第46-49页
        5.3.1 主程序部分第46-49页
        5.3.2 子程序部分第49页
    5.4 软件系统优化第49-50页
        5.4.1 内存优化第49页
        5.4.2 退出优化第49-50页
    5.5 本章小节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6.1 毕业设计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第51页
    6.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创新第51页
    6.3 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第51页
    6.4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9页
    附录一 系统实物图第55-58页
    附录二 系统硬件电路板图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雨月物语》的男性批判--以《吉备津之釜》为例
下一篇:英国保守党与“退欧公投”:理念、政党政治与欧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