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2 林森浩投毒案的案情综述 | 第14-21页 |
2.1 案情简介及判决结果 | 第14-16页 |
2.1.1 案情简介 | 第14-15页 |
2.1.2 判决结果 | 第15-16页 |
2.2 控辩双方对本案死刑量刑的争议焦点 | 第16-21页 |
2.2.1 林森浩是间接故意杀人还是直接故意杀人 | 第16-17页 |
2.2.2 林森浩的认罪及悔过态度是否影响量刑 | 第17-18页 |
2.2.3 民间纠纷能否作为本案减轻量刑的依据 | 第18-19页 |
2.2.4 社会舆论对本案量刑是否有影响 | 第19-21页 |
3 本案死刑量刑的法理分析 | 第21-33页 |
3.1 本案应定为间接故意杀人 | 第21-24页 |
3.1.1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 第21页 |
3.1.2 本案应该定间接故意杀人 | 第21-22页 |
3.1.3 间接故意杀人能否适用死刑的争论 | 第22-24页 |
3.2 被告人认罪及悔过的量刑减让分析 | 第24-26页 |
3.2.1 认罪及悔过的含义与类型 | 第24-25页 |
3.2.2 《量刑指导意见》的建议 | 第25-26页 |
3.3 民间纠纷引发的死刑案件量刑适用分析 | 第26-28页 |
3.3.1 民间纠纷的含义 | 第26-27页 |
3.3.2 民间纠纷引发的死刑案件量刑适用 | 第27-28页 |
3.4 社会舆论对法官量刑的影响 | 第28-33页 |
3.4.1 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可忽视 | 第28-30页 |
3.4.2 社会舆论影响法官判断力 | 第30-33页 |
4 对我国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的建议 | 第33-46页 |
4.1 故意杀人罪死刑量刑的立法完善 | 第33-38页 |
4.1.1 明确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一般标准 | 第33-34页 |
4.1.2 明确“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 | 第34-35页 |
4.1.3 缩小量刑幅度 | 第35-36页 |
4.1.4 改变从重到轻的刑罚顺序 | 第36-38页 |
4.2 加大被告人认罪及悔过的死刑量刑减让幅度 | 第38-40页 |
4.2.1 加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2 我国应加大的幅度标准 | 第39-40页 |
4.3 制定因民间矛盾而引发案件的量刑适用标准 | 第40-42页 |
4.3.1 正确评估民间纠纷 | 第40-41页 |
4.3.2 制定因民间纠纷引发案件的量刑适用标准 | 第41-42页 |
4.4 制衡社会舆论对法官量刑的影响 | 第42-46页 |
4.4.1 构建和谐的舆论监督体制 | 第42-43页 |
4.4.2 司法机关要重视舆论、了解民意 | 第43-44页 |
4.4.3 司法机关建立舆论回应机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