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电力电缆故障诊断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缆故障原因及类型 | 第12页 |
1.3 电力电缆绝缘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 第12-14页 |
1.4 电力电缆故障定位方法 | 第14-1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缆故障综合预警研究 | 第19-33页 |
2.1 电力电缆故障预警指标体系 | 第19-22页 |
2.1.1 电力电缆故障预警体系的建立 | 第19-21页 |
2.1.2 预警指标预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电缆故障预警模型 | 第22-29页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因素集和评语集 | 第23-24页 |
2.2.2 预警模型中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 第24页 |
2.2.3 对评估因素集的模糊评价 | 第24-25页 |
2.2.4 复合权重的计算 | 第25-27页 |
2.2.5 综合评估 | 第27-28页 |
2.2.6 电力电缆故障预警等级划分 | 第28-29页 |
2.3 电力电缆故障预警流程 | 第29页 |
2.4 实例评价及分析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故障电缆测距定位算法研究 | 第33-45页 |
3.1 行波基本原理 | 第33-38页 |
3.1.1 故障行波的产生 | 第33-34页 |
3.1.2 电缆线路行波波动方程及通解 | 第34-35页 |
3.1.3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 第35-36页 |
3.1.4 行波的色散效应 | 第36-37页 |
3.1.5 三相线路的相模变换 | 第37-38页 |
3.2 行波波头标定算法 | 第38-44页 |
3.2.1 基于小波变换的波头标定算法 | 第38-39页 |
3.2.2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波头标定算法 | 第39-41页 |
3.2.3 典型波头标定算法的比较 | 第41-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改进的无关波速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研究 | 第45-57页 |
4.1 改进不受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 | 第45-50页 |
4.1.1 测距原理 | 第45-48页 |
4.1.2 测距算式的简化与波头标定算法的选取 | 第48-49页 |
4.1.3 算法流程 | 第49-50页 |
4.2 ATP-EMTP仿真 | 第50-55页 |
4.2.1 仿真实例 | 第50-52页 |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