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起重机吊臂坠落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2 运用理论和方法综述 | 第10-21页 |
2.1 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 第10-11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0页 |
2.1.2 系统安全分析内容 | 第10页 |
2.1.3 系统安全及可靠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2.1.4 可靠性设计 | 第11页 |
2.2 故障与事故 | 第11-13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2.2.2 事故的基本特性 | 第12页 |
2.2.3 事故分类 | 第12-13页 |
2.3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3-15页 |
2.3.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 第13-14页 |
2.3.2 轨迹交叉论 | 第14页 |
2.3.3 能量转移论 | 第14-15页 |
2.4 事故树分析法 | 第15-21页 |
2.4.1 事故树分析的定义 | 第15页 |
2.4.2 基本符号 | 第15-16页 |
2.4.3 事故树分析法的分析程序 | 第16-18页 |
2.4.4 事故树模型及运算 | 第18-21页 |
3 起重机安全 | 第21-28页 |
3.1 起重机基本知识 | 第21-22页 |
3.2 起重机安全装置 | 第22-23页 |
3.2.1 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 第22页 |
3.2.2 防风装置 | 第22页 |
3.2.3 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 | 第22-23页 |
3.2.4 超载保护装置 | 第23页 |
3.2.5 防碰装置 | 第23页 |
3.3 起重作业常见事故类型 | 第23-25页 |
3.3.1 失落事故 | 第23页 |
3.3.2 挤伤事故 | 第23-24页 |
3.3.3 坠落事故 | 第24页 |
3.3.4 触电事故 | 第24页 |
3.3.5 机体毁坏事故 | 第24-25页 |
3.4 门式起重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风险 | 第25-28页 |
3.4.1 门式起重机在使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 第25-26页 |
3.4.2 典型事故 | 第26-27页 |
3.4.3 主要风险 | 第27-28页 |
4 门式起重机吊臂坠落原因分析及评价 | 第28-37页 |
4.1 门式起重机变幅系统分析 | 第28-29页 |
4.1.1 门式起重机变幅系统概述 | 第28页 |
4.1.2 门式起重机变幅系统的分类 | 第28页 |
4.1.3 单臂架门式起重机绳索变幅系统 | 第28-29页 |
4.2 建FTA模型 | 第29-33页 |
4.2.1 确定顶上事件 | 第29页 |
4.2.2 调查和分析造成顶上事件的原因 | 第29-32页 |
4.2.3 绘制事故树 | 第32-33页 |
4.3 门式起重机吊臂坠落事故树分析 | 第33-35页 |
4.3.1 确定事故树函数 | 第33页 |
4.3.2 计算最小割集 | 第33-34页 |
4.3.3 绘制等效事故树 | 第34页 |
4.3.4 评估诱发事故因素的严重度 | 第34-35页 |
4.4 门式起重机防吊臂坠落安全对策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门式起重机安全保护监控装置设计方案 | 第37-50页 |
5.1 项目介绍 | 第37-39页 |
5.1.1 机型概况 | 第37页 |
5.1.2 主要技术参数 | 第37-39页 |
5.2 项目目标 | 第39页 |
5.3 安全装置设置 | 第39-49页 |
5.3.1 变幅随动保险机构的设置 | 第39-40页 |
5.3.2 制动失效保护装置 | 第40-43页 |
5.3.3 视频音频监控装置 | 第43-47页 |
5.3.4 CMS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 第47-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