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冀东油田节能减排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的必要性第19-23页
        1.1.1 应对能源危机,节能减排是主要措施之第19-20页
        1.1.2 节能减排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第20-21页
        1.1.3 冀东油田节能减排工作的问题和潜力第21-2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1.2.1 节能减排运作模式研究的目的第23-24页
        1.2.2 节能减排运作模式研究的意义第24-2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8页
        1.3.1 国外对节能减排相关问题的研究第26页
        1.3.2 国内对节能减排相关问题的研究第26-28页
    1.4 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相关知识第30-34页
    2.1 节能减排的内涵第30页
    2.2 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的内容第30-31页
    2.3 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第31页
    2.4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第31-34页
第三章 国内外油田节能减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4-42页
    3.1 国内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比较研究第34-37页
        3.1.1 国内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经验第34-35页
        3.1.2 国内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2 国外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比较研究第37-39页
        3.2.1 壳牌石油公司的先进的节能减排经验第37-38页
        3.2.2 道达尔石油公司的先进的节能减排经验第38-39页
    3.3 国内外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比较总结第39-42页
第四章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运行现状分析第42-52页
    4.1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基本情况第42-46页
        4.1.1 机构设置现状第42页
        4.1.2 节能减排现状第42-46页
    4.2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主要管理措施第46-47页
        4.2.1 领导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的落实考核第46页
        4.2.2 从基础工作入手,进行能源利用的控制第46页
        4.2.3 统筹系统运行,挖掘节能节水潜力第46页
        4.2.4 加强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和项目管理第46页
        4.2.5 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第46-47页
        4.2.6 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第47页
    4.3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7-52页
        4.3.1 冀东油田分公司存在的共同问题第47-49页
        4.3.2 下级单位或部门存在的问题第49-52页
第五章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运行模式构建第52-70页
    5.1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运行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第52-54页
        5.1.1 组织工作效率第52页
        5.1.2 业绩考核机制第52-53页
        5.1.3 监测系统第53页
        5.1.4 员工参与第53页
        5.1.5 激励机制第53-54页
        5.1.6 业务与机构设置第54页
    5.2 冀东油田节能减排运行模式构建的基础第54-57页
        5.2.1 完善节能减排管理部门或机构第54页
        5.2.2 健全组织责任体系第54-56页
        5.2.3 管理制度保障第56-57页
    5.3 节能减排运行模式构建第57-63页
        5.3.1 基本运行模式框架第57-59页
        5.3.2 节能减排运行模式的具体内容第59-63页
    5.4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运行模式构建应注意的问题第63页
    5.5 冀东油田节能减排运行模式的实施第63-70页
        5.5.1 实施原则第64页
        5.5.2 实施条件第64-66页
        5.5.3 实施保障第66页
        5.5.4 实施步骤第66-70页
第六章 冀东油田分公司节能减排运行对策研究第70-76页
    6.1 节能减排管理指导思想第70-71页
    6.2 组织机构建设第71-73页
        6.2.1 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建设第71-72页
        6.2.2 节能监测中心队伍建设第72-73页
    6.3 完善“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第73页
    6.4 有效进行节能资金投入和节能项目管理第73-74页
    6.5 完善能耗定额管理体系和节能指标体系第74页
    6.6 能源计量和能源监测管理第74-75页
    6.7 重视节能管理人员培训第75-76页
        6.7.1 内部培训和交流第75页
        6.7.2 外部培训和交流第75-76页
第七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4-85页
附件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EA的我国证券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下一篇:环境治理行业排污权证券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