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利用水泥窑系统处置城市污泥的基础实验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污泥的定义及性质第10-13页
        1.2.1 污泥的定义与分类第10-11页
        1.2.2 污泥的特性第11-13页
    1.3 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国外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水泥窑协同处理污泥新思路第15-16页
    1.5 国内外污泥干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1 国外城市生活污泥干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2 国内城市生活污泥干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6 污泥重金属固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7 研究内容及方案第19-21页
2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21-24页
    2.1 实验原料及原料制备第21-23页
        2.1.1 实验原料及化学成分分析第21页
        2.1.2 原料制备第21-22页
        2.1.3 试剂制备第22-23页
    2.2 实验所用仪器第23-24页
3 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第24-29页
    3.1 污泥的含水率第24页
    3.2 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第24-25页
    3.3 污泥的工业和元素分析第25-26页
        3.3.1 污泥的工业分析第25页
        3.3.2 污泥的元素分析第25-26页
    3.4 污泥的矿物组成分析第26页
    3.5 污泥热分析第26-27页
    3.6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第27-28页
    3.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污泥干化研究第29-40页
    4.1 污泥干化特性研究第29-33页
        4.1.1 温度对污泥干化速率的影响第29-30页
        4.1.2 温度对污泥干化效果的影响第30-32页
        4.1.3 污泥量对污泥干化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4.2 污泥干化动力学研究第33-36页
    4.3 污泥干化对热值的影响第36-39页
        4.3.1 干化温度对污泥固定碳和挥发份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4.3.2 干化温度对污泥热值的影响第37-38页
        4.3.3 不同含水率对污泥热值的影响第38-39页
    4.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污泥焚烧对水泥熟料的影响第40-51页
    5.1 污泥掺入对水泥配料的影响第40-44页
        5.1.1 污泥掺入对熟料率值和矿物组成的影响第40-43页
        5.1.2 污泥和飞灰混合物掺入对率值和矿物组成的影响第43-44页
    5.2 污泥对易烧性的影响第44-46页
        5.2.1 实验目的和方法第44页
        5.2.2 结果分析第44-46页
    5.3 污泥对矿物相的影响第46-50页
        5.3.1 实验目的和方法第46页
        5.3.2 结果分析第46-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污泥焚烧热量衡算第51-66页
    6.1 污泥焚烧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第51-57页
        6.1.1 焚烧系统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第51-55页
        6.1.2 加入不同质量污泥对分解炉热平衡的影响第55-56页
        6.1.3 加入不同含水率污泥对分解炉热平衡的影响第56-57页
    6.2 污泥和飞灰混合物的焚烧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第57-65页
        6.2.1 焚烧系统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第57-61页
        6.2.2 加入不同质量混合物对分解炉热平衡的影响第61页
        6.2.3 加人不同污泥含水率混合物对分解炉热平衡的影响第61-65页
    6.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7 污泥干化焚烧过程重金属迁移情况第66-69页
    7.1 污泥干化过程重金属释放特性研究第66页
    7.2 污泥焚烧过程重金属固化第66-68页
    7.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8 结论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下一篇:引进电视娱乐节目模板本土化策略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好声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