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南长宁地区构造特征及志留系龙马溪组裂缝特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8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2 勘探历程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第17-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8-30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0页
    2.2 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第20-26页
        2.2.1 加里东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第21-22页
        2.2.2 海西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第22-23页
        2.2.3 印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第23-24页
        2.2.4 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第24-25页
        2.2.5 喜山期构造应力场第25-26页
    2.3 区域地层特征第26-30页
        2.3.1 地层概述第26-28页
        2.3.2 志留系第28-30页
第3章 长宁地区现今构造特征第30-39页
    3.1 地表构造形迹第30-34页
        3.1.1 褶皱第30-32页
        3.1.2 断层第32-34页
    3.2 志留系底界构造特征第34-39页
        3.2.1 现今构造圈闭特征第35页
        3.2.2 志留系底界断层特征第35-39页
第4章 长宁地区古构造演化第39-50页
    4.1 长宁地区剖面构造演化特征第39-46页
        4.1.1 1 线演化特征第39-43页
        4.1.2 2 线演化特征第43-46页
    4.2 长宁地区平面演化特征第46-50页
第5章 志留系龙马溪组裂缝研究第50-92页
    5.1 泥页岩裂缝的分类第50-52页
        5.1.1 构造裂缝第50-51页
        5.1.2 成岩裂缝第51页
        5.1.3 异常压力裂缝第51页
        5.1.4 变质收缩裂缝第51-52页
    5.2 龙马溪组裂缝特征第52-70页
        5.2.1 野外裂缝观测第52-60页
        5.2.2 岩芯裂缝特征第60-69页
        5.2.3 成像测井裂缝研究第69-70页
    5.3 长宁构造裂缝预测第70-89页
        5.3.1 区域应力场数值模拟第71-81页
        5.3.2 长宁地区裂缝预测第81-89页
    5.4 裂缝与产能的关系第89-92页
结论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产系统故障响应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机制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循环加卸载率效应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