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调制原理的红外搜索跟踪光学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9-13页 |
1.2.1 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页 |
1.2.2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3 大视场红外光学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空间调制检测红外点目标原理研究 | 第14-23页 |
2.1 红外辐射调制的原理和作用 | 第14-15页 |
2.2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原理 | 第15-17页 |
2.3 输出信号的解调与处理 | 第17-21页 |
2.4 改进的运动点目标探测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光学系统总体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23-35页 |
3.1 光学系统结构形式及其基本参数选择 | 第23-26页 |
3.1.1 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23-24页 |
3.1.2 光学系统波段选择 | 第24-25页 |
3.1.3 中波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参数 | 第25页 |
3.1.4 调制盘单元格大小 | 第25-26页 |
3.2 前端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 第26-29页 |
3.2.1 前端光学系统的 F 数 | 第26页 |
3.2.2 前端光学系统的焦距 | 第26-27页 |
3.2.3 前端光学系统的视场 | 第27-29页 |
3.3 后继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 第29-30页 |
3.3.1 后继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 第29-30页 |
3.3.2 后继光学系统的 F 数 | 第30页 |
3.4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的参数及结构 | 第30-31页 |
3.4.1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3.4.2 场镜与光瞳匹配 | 第31页 |
3.5 中心视场成像系统参数确定 | 第31-32页 |
3.6 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估算 | 第32-33页 |
3.7 调制盘及其运动参数确定 | 第33-3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 第35-59页 |
4.1 前端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 第35-41页 |
4.1.1 前端光学系统的结构选型 | 第35-37页 |
4.1.2 前端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 第37-38页 |
4.1.3 前端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 第38-41页 |
4.2 后继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 第41-45页 |
4.2.1 后继光学系统的结构选型 | 第41-42页 |
4.2.2 后继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 第42-45页 |
4.3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的设计和整合 | 第45-50页 |
4.3.1 分光系统的设计 | 第45-46页 |
4.3.2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的整合 | 第46-48页 |
4.3.3 空间调制成像系统的像质评价 | 第48-50页 |
4.4 中心视场成像系统设计与优化 | 第50-56页 |
4.4.1 前端光学系统的改进 | 第51页 |
4.4.2 二次成像系统的设计 | 第51-52页 |
4.4.3 中心视场成像系统的整体优化 | 第52-54页 |
4.4.4 中心视场成像系统像质评价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