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舞百戏的游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游艺概念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游艺的定义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游艺的特征 | 第23-26页 |
一、古朴的形态 | 第23-24页 |
二、艺术的语言 | 第24-25页 |
三、乐生的旨归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游艺的功能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汉代游艺的兴盛条件 | 第27-51页 |
第一节 兴“礼”制“乐” | 第27-32页 |
一、“礼”:习俗演变为仪制 | 第27-28页 |
二、“乐”:发轫于民治于民 | 第28-32页 |
第二节 破“礼”立“俗” | 第32-51页 |
一、神本信仰的衰落 | 第32-35页 |
二、新思潮的崛起 | 第35-38页 |
三、田庄经济的影响 | 第38-40页 |
四、民俗区域的形成 | 第40-51页 |
第三章 汉代乐舞百戏的游艺特征 | 第51-71页 |
第一节 偏重游戏意味的游艺 | 第51-64页 |
一、在智性发展过程中的游艺 | 第52-56页 |
二、以批判讽谏为目的的游艺 | 第56-59页 |
三、由祭祀舞蹈转化来的游艺 | 第59-64页 |
第二节 偏重竞技意味的游艺 | 第64-71页 |
一、勇力的角逐 | 第64-66页 |
二、技艺的较量 | 第66-71页 |
第四章 汉代乐舞百戏的游艺精神 | 第71-77页 |
第一节 天性自然的真我秉性 | 第71-73页 |
一、在“天人合一”中张扬的“浪漫无际” | 第71-72页 |
二、在“广纳四方”中尽显的“外向开拓” | 第72页 |
三、在“远古遗风”中承继的“粗放古朴” | 第72页 |
四、在“把握现实”中飞溅的“生命张力” | 第72-73页 |
五、在“独立自觉”中寻找的“自然真我” | 第73页 |
第二节 兴礼情智的文化价值 | 第73-77页 |
一、于神话中得“兴” | 第73-74页 |
二、于宗教中得“礼” | 第74页 |
三、于劳动中得“情” | 第74-75页 |
四、于兵事中得“智”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