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铜催化的重氮化物和端炔交叉偶联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10-11页
    1.2 过渡金属催化的重氮化合物与端炔的交叉偶联反应第11-13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14-27页
    2.1 Schr dinger 方程及其近似第14-15页
    2.2 从头算方法(ab initio)第15-19页
        2.2.1 HF 方法第15-18页
        2.2.2 Post-SCF 方法第18-19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19-23页
        2.3.1 Thomas-Fermi-Dirac 近似第19页
        2.3.2 Hohenberg-Kohn 理论第19-21页
        2.3.3 Kohn-Sham 方程:有效单电子近似第21-22页
        2.3.4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第22-23页
    2.4 有效芯势方法(ECP)第23页
    2.5 势能面(PES)第23-25页
    2.6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IRC)第25-27页
第三章 DFT 方法研究 Cu(I)催化的重氮化物和几种端炔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第27-50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计算方法第2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8-49页
        3.3.1 Ph(H)C=N_2与 H C≡C-SiMe_3的交叉偶联反应第29-36页
        3.3.2 Ph(H)C=N_2与 H C≡C-tBu 的交叉偶联反应第36-41页
        3.3.3 Me(H)C=N_2与 H C≡C-tBu 和 Ph(H)C=N_2与 H C≡C-Ph的交叉偶联反应第41-45页
        3.3.4 不同端炔生成不同产物的原因第45-47页
        3.3.5 Ph(H)C=N_2分别与几种端炔等的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循环机理总结第47-49页
    3.4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60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动机增强学习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裸[FeO]2+活化甲醇C-H和O-H的基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