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27页 |
一、子宫腺肌病与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一) 细胞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 第13-14页 |
(二) 体液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 第14页 |
(三) 细胞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 第14-15页 |
二、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一)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 | 第15页 |
(二) 各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 第15-18页 |
三、古代文献中子宫腺肌病相关论述的研究 | 第18-27页 |
(一)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证候相关的论述 | 第19-20页 |
(二)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相关的论述 | 第20-22页 |
(三)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治则治法及方药相关的论述 | 第22-25页 |
(四) 小结 | 第25-27页 |
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主要学术思想总结 | 第27-34页 |
一、导师小传 | 第27页 |
二、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总结 | 第27-32页 |
(一) 审病求因,血瘀致病 | 第27-29页 |
(二) 紧扣治则,治法灵活 | 第29-30页 |
(三) 主要经验方方药分析 | 第30-32页 |
三、导师在子宫腺肌病领域主要科研成果 | 第32-34页 |
实验研究 | 第34-83页 |
实验一 活血消癥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 第34-6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一、实验动物 | 第36页 |
二、实验条件 | 第36页 |
三、实验药品及器械 | 第36页 |
四、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五、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一) 大鼠阴道涂片 | 第37页 |
(二) 大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三)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8页 |
(四) 实验取材方法 | 第38-39页 |
(五) 实验检测方法 | 第39页 |
六、数据统计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9页 |
一、造模结果 | 第39-42页 |
(一)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二) 行为学观察 | 第40页 |
(三)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0-41页 |
(四) 各组间子宫重量及子宫系数比较 | 第41-42页 |
二、各组大鼠血清指标检测情况 | 第42-49页 |
(一) 各组大鼠血清IFN-γ浓度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二) 各组大鼠血清IL-4浓度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三) 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 | 第44-46页 |
(四) 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检测结果 | 第46页 |
(五) 各组大鼠血清IL-10浓度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六) 各组大鼠血清IL-2/IL-10比值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64页 |
一、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49-52页 |
(一) 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第49-50页 |
(二) 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的依据 | 第50-51页 |
(三) 模型复制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第51-52页 |
二、子宫腺肌病与Th1/Th2漂移 | 第52-57页 |
(一) 实验指标的选择以及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 第52-55页 |
(二)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体内出现Th1/Th2漂移的机制分析 | 第55-57页 |
三、活血消癥方对模型大鼠体内Th1/Th2的漂移的干预机制分析 | 第57-64页 |
(一) 活血消癥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立论依据 | 第57-58页 |
(二) 活血消癥方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58-62页 |
(三) 活血消癥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的调节作用 | 第62-64页 |
实验二 活血消癥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 第64-83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64-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一、实验动物 | 第65页 |
二、实验条件 | 第65页 |
三、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65页 |
四、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五、实验取材方法 | 第66页 |
六、实验检测方法 | 第66-70页 |
(一) 实验光镜切片制备方法 | 第66页 |
(二) 大鼠子宫组织相关指标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三)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法 | 第67-70页 |
七、数据统计 | 第70页 |
结果 | 第70-76页 |
一、免疫组化结果 | 第70-74页 |
(一) Livin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 第70-71页 |
(二)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71-72页 |
(三) Smac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 第72页 |
(四)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Smac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72-73页 |
(五) 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的相关性 | 第73-74页 |
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Livin mRNA和Smac mRNA结果 | 第74-76页 |
(一)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情况 | 第74-75页 |
(二)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Smac mRNA的检测结果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83页 |
一、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 | 第76-77页 |
二、Livin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第77-78页 |
三、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第78-80页 |
四、Livin与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相关性 | 第80-81页 |
(一) Smac通过与BIR结构结合抑制Livin抗凋亡作用 | 第80页 |
(二) Livi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Smac降解 | 第80页 |
(三) Smac促使Livin自身泛素化 | 第80-81页 |
五、活血消癥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综述 | 第9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查新报告 | 第114-124页 |
发表论文 | 第124-133页 |
参加科研课题 | 第133-139页 |
详细摘要 | 第139-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