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基于PX系列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2.1 环境经济学原理 | 第19-20页 |
2.1.1 环境外部性 | 第19页 |
2.1.2 邻避效应 | 第19-20页 |
2.2 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0-23页 |
2.2.1 成因 | 第20-21页 |
2.2.2 特点 | 第21-23页 |
2.2.3 影响 | 第23页 |
2.3 我国环境公众参与机制 | 第23-29页 |
2.3.1 公众参与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 第23-26页 |
2.3.2 环境信息公开的发展 | 第26-28页 |
2.3.3 我国环保NGO的发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典型PX环境群体性事件阐述及剖析 | 第29-47页 |
3.1 PX(对二甲苯) | 第29-37页 |
3.1.1 PX的毒性 | 第30-32页 |
3.1.2 PX项目的选址 | 第32-33页 |
3.1.3 我国PX产业现状 | 第33-34页 |
3.1.4 我国PX工厂概况 | 第34-37页 |
3.2 典型PX环境群体性案例 | 第37-40页 |
3.2.1 厦门PX事件 | 第37-38页 |
3.2.2 宁波镇海PX事件 | 第38-40页 |
3.3 剖析环境公众参与机制的缺陷 | 第40-47页 |
3.3.1 利益受益方视角 | 第40-42页 |
3.3.2 利益受损方视角 | 第42-45页 |
3.3.3 法律与社会组织缺陷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PX项目案例阐述 | 第47-52页 |
4.1 漳州古雷PX项目 | 第47-48页 |
4.2 韩国蔚山PX项目 | 第48-50页 |
4.3 新加坡PX项目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我国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构建 | 第52-60页 |
5.1 加强法律建设,建立全过程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 第52-56页 |
5.1.1 项目环评前法律规章的完善 | 第52-53页 |
5.1.2 项目环评中法律规章的完善 | 第53-55页 |
5.1.3 项目环评后法律规章的完善 | 第55-56页 |
5.2 加强信息交流、监管,保障环境信息畅通 | 第56-57页 |
5.2.1 创新公众参与方法 | 第56页 |
5.2.2 拓宽政府、企业信息公开渠道 | 第56-57页 |
5.2.3 加强监管监督 | 第57页 |
5.3 加大扶持力度,发挥NGO的作用 | 第57-58页 |
5.3.1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管理模式 | 第57-58页 |
5.3.2 主动参与环境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事务 | 第58页 |
5.4 大力开展环保意识宣传、基础知识教育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