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阿托伐他汀钙/依折麦布胶囊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复方胶囊的制备 | 第15-40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15-16页 |
1.1.1 仪器 | 第15页 |
1.1.2 试剂 | 第15-1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6-24页 |
1.2.1 预试验 | 第16-17页 |
1.2.2 依折麦布部分 | 第17-20页 |
1.2.3 阿托伐他汀钙部分 | 第20-24页 |
1.2.4 产业化考察 | 第24页 |
1.3 结果 | 第24-38页 |
1.3.1 单因素试验考察 | 第24-25页 |
1.3.2 固体分散体的研究(依折麦布) | 第25-28页 |
1.3.3 阿托伐他汀钙部分 | 第28-33页 |
1.3.4 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 第33-35页 |
1.3.5 产业化考察 | 第35-38页 |
1.4 讨论 | 第38-39页 |
1.4.1 实验设计的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8-39页 |
1.4.2 烘干温度的选择 | 第39页 |
1.4.3 溶出介质 | 第39页 |
1.5 小结 | 第39-40页 |
二、复方胶囊的质量控制 | 第40-58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2.1.1 仪器 | 第40页 |
2.1.2 试剂 | 第40页 |
2.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建立 | 第40-41页 |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0-41页 |
2.2.2 色谱柱的选择 | 第41页 |
2.2.3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1页 |
2.2.4 专属性试验 | 第41页 |
2.3 破坏性试验 | 第41-43页 |
2.3.1 原料药的破坏性试验 | 第41-42页 |
2.3.2 制剂的破坏性试验 | 第42页 |
2.3.3 辅料的破坏性试验 | 第42-43页 |
2.4 含量测定方法 | 第43-45页 |
2.4.1 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2.4.2 线性范围的确定 | 第43-44页 |
2.4.3 精密度测定 | 第44页 |
2.4.4 稳定性测定 | 第44页 |
2.4.5 重现性试验 | 第44页 |
2.4.6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4页 |
2.4.7 样品含量均匀度测定 | 第44-45页 |
2.4.8 回收率测定 | 第45页 |
2.5 结果 | 第45-56页 |
2.5.1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建立 | 第45-47页 |
2.5.2 破坏性试验 | 第47-52页 |
2.5.3 含量测定 | 第52-56页 |
2.6 讨论 | 第56-57页 |
2.6.1 色谱条件 | 第56-57页 |
2.6.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 第57页 |
2.7 小结 | 第57-58页 |
三、复方胶囊的稳定性考察 | 第58-64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58-59页 |
3.1.1 仪器 | 第58-59页 |
3.1.2 试剂 | 第5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3.2.1 检测项目 | 第59页 |
3.2.2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9-60页 |
3.2.3 加速试验 | 第60页 |
3.2.4 长期试验 | 第60页 |
3.3 结果 | 第60-63页 |
3.3.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60-62页 |
3.3.2 加速试验 | 第62-63页 |
3.3.3 长期试验 | 第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综述 | 第71-8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