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氢生产及储能联合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3 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联合系统的技术性分析 | 第15-28页 |
| 2.1 联合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15-16页 |
| 2.2 联合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16-27页 |
| 2.3 联合系统的整体技术方案 | 第27-28页 |
| 第3章 联合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第28-40页 |
| 3.1 联合系统的投资成本分析 | 第28-34页 |
| 3.2 联合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4-37页 |
| 3.3 联合系统的整体经济性分析 | 第37-40页 |
| 第4章 联合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 | 第40-56页 |
| 4.1 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制订的基本思路 | 第40-41页 |
| 4.2 联合系统优化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41-45页 |
| 4.3 联合系统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45-56页 |
| 第5章 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的仿真验证 | 第56-94页 |
| 5.1 仿真算例的设置 | 第56-57页 |
| 5.2 联合系统的运行仿真模型 | 第57-60页 |
| 5.3 仿真模型相关参数的设置 | 第60-62页 |
| 5.4 算例仿真程序的编写 | 第62-64页 |
| 5.5 算例仿真结果 | 第64-92页 |
| 5.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