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污染侵权中的预防性责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1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0-11页
2 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概述第11-16页
    2.1 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的概念解析第11-14页
        2.1.1 环境污染侵权的概念第11-12页
        2.1.2 预防性责任的概念与形式第12-13页
        2.1.3 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的概念第13-14页
    2.2 预防性责任在环境污染侵权中适用的必要性第14-16页
        2.2.1 环境污染侵权损害的事前救济胜于事后救济第14页
        2.2.2 预防性责任的适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第14-16页
3 我国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的现存问题第16-21页
    3.1 环境污染侵权中的预防性责任概况第16-18页
        3.1.1 立法概况第16-17页
        3.1.2 司法概况第17-18页
    3.2 环境污染侵权中预防性责任的现存问题第18-21页
        3.2.1 预防性责任缺乏替代承担方式第18页
        3.2.2 对损害结果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第18-19页
        3.2.3 预防性责任的诉讼时效规定差异较大第19页
        3.2.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责任诉请主体范围狭窄第19-20页
        3.2.5 预防性责任的生效裁判执行后续监督不足第20-21页
4 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的域外经验第21-25页
    4.1 美国的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制度第21-22页
    4.2 法国的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制度第22页
    4.3 日本的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制度第22-23页
    4.4 可资借鉴的经验第23-25页
        4.4.1 采用忍受限度理论作为损害结果的判断标准第23-24页
        4.4.2 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责任诉请主体的范围第24页
        4.4.3 强化公众参与预防性责任生效裁判执行的后续监督第24-25页
5 完善我国环境污染侵权预防性责任的建议第25-29页
    5.1 增加预防性责任的替代承担方式第25页
    5.2 引入忍受限度理论作为损害结果的判断标准第25-26页
    5.3 消除法律规定差异,统一诉讼时效规定第26-27页
    5.4 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责任诉请主体的范围第27页
    5.5 完善预防性责任生效裁判执行的后续监督机制第27-29页
6 结语第29-30页
致谢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别样的风景--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同性恋书写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言人鬼婚恋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