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路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桥墩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 第12页 |
1.1.3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4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温度裂缝的机理研究 | 第14-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 第21-32页 |
2.1 热传导原理简述 | 第21-23页 |
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3-25页 |
2.3 导热问题的解法 | 第25-26页 |
2.4 水泥水化热计算 | 第26-27页 |
2.5 求解温度场的有限元法 | 第27-30页 |
2.6 求解温度应力的有限元法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桥墩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32-4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2-39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3.2.1 材料特性 | 第39页 |
3.2.2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2.3 热学参数的选取 | 第40-41页 |
3.3 混凝土温度场分析 | 第41-47页 |
3.3.1 混凝土温度场 | 第41-44页 |
3.3.2 主要节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 第44-46页 |
3.3.3 温度之差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桥墩温度场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49-61页 |
4.1 桥墩测点布置 | 第49-50页 |
4.2 桥墩温度测试分析 | 第50-57页 |
4.2.1 桥墩测点数据整理 | 第50-53页 |
4.2.2 测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 第53-54页 |
4.2.3 温控指标分析 | 第54-56页 |
4.2.4 沿桥墩不同方向的温度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4.3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热工计算 | 第61-67页 |
5.1 温度计算经验公式 | 第61-65页 |
5.1.1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 第61-63页 |
5.1.2 混凝土表面温度 | 第63-65页 |
5.2 墩身温度计算 | 第65-66页 |
5.2.1 墩身中心温度计算 | 第65页 |
5.2.2 墩身表面温度计算 | 第65-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混凝土应力场仿真分析 | 第67-73页 |
6.1 基本参数选取 | 第67-68页 |
6.2 温度应力计算结果 | 第68-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7 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研究 | 第73-84页 |
7.1 不同昼夜温差的温度应力分析 | 第73-76页 |
7.2 不同养护条件的温度应力分析 | 第76-81页 |
7.3 桥墩大体积混凝土综合温控措施 | 第81-8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