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纤维素综述 | 第13-14页 |
1.1.1 甘蔗渣纤维素资源状况 | 第13页 |
1.1.2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 纤维素溶剂 | 第14-18页 |
1.2.1 铜氨溶液(铜氨法) | 第15页 |
1.2.2 黄原酸盐(粘胶法) | 第15页 |
1.2.3 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体系 | 第15页 |
1.2.4 稀碱(NaOH、LiOH)/溶胀剂(尿素、硫脲)的溶剂体系 | 第15-16页 |
1.2.5 N-甲基氧化吗嘛/水体系 | 第16页 |
1.2.6 离子液体体系 | 第16-18页 |
1.3 纤维素微球 | 第18-21页 |
1.3.1 纤维素微球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第19页 |
1.3.2 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纤维素微球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研究课题简介 | 第21-23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1-22页 |
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纤维素的提取和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23-2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试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纤维素的提取和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2 纤维素提取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纤维素聚合度的测试 | 第25-26页 |
2.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6页 |
2.3.5 离子液体的核磁氢谱(~1H NMR)分析 | 第26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26-28页 |
2.4.1 甘蔗渣纤维素提取率 | 第26页 |
2.4.2 黏度法测定甘蔗渣纤维素的聚合度 | 第26页 |
2.4.3 甘蔗渣纤维素红外分析 | 第26-27页 |
2.4.4 离子液体的红外分析 | 第27-28页 |
2.4.5 离子液体的核磁分析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甘蔗渣再生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3.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3.1 纤维素微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2 纤维素微球的表征 | 第32-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3.4.1 纤维素微球的制备 | 第34-40页 |
3.4.2 纤维素微球的表征 | 第40-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再生纤维素微球对BSA吸附性能研究 | 第47-58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4.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7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3.1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页 |
4.3.2 再生纤维素微球对BSA的吸附 | 第48-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4.4.1 温度对BSA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4.2 pH值对BSA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BSA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4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5 蛋白质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2-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