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简介 | 第11-14页 |
1.2.1 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材料 | 第12-13页 |
1.2.3 活性层形貌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简介 | 第14-16页 |
1.3.1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结构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计算模拟的原理及方法 | 第18-28页 |
2.1 材料计算模拟的产生及发展 | 第18页 |
2.2 用于模拟有机太阳能电池形貌的原理及方法 | 第18-24页 |
2.2.1 耗散粒子动力学简介 | 第19页 |
2.2.2 耗散粒子动力学原理 | 第19-21页 |
2.2.3 高分子的粗粒化模型 | 第21页 |
2.2.4 溶解度参数的计算 | 第21页 |
2.2.5 形貌描述符的应用 | 第21-23页 |
2.2.6 有序参数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性能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 第24-28页 |
2.3.1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 | 第24页 |
2.3.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4-26页 |
2.3.3 计算软件的介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P3HT的分子量和侧链的长度对活性层形貌影响的DPD模拟 | 第28-39页 |
3.1 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28-31页 |
3.2 模拟基于溶液旋涂成膜过程及添加剂存在的情况下形貌演变过程 | 第31-33页 |
3.3 不同分子量的P_3HT作为给体对活性层形貌以及激子扩散距离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研究改变P_3HT侧链长短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 研究不同添加剂对使用不同分子量P_3HT作给体的活性层形貌以及激子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以有机小分子作为给体,PC_(71)BM作为受体的体系的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DPD模拟 | 第39-49页 |
4.1 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39-41页 |
4.2 研究给体与受体的最佳比例 | 第41-45页 |
4.3 研究适合做添加剂的PDMS的最佳聚合度及PDMS对形的作用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对CH_3NH_3B(X_mI_(1-m))_3(B=Sn,Pb;X=Cl,Br)电子学性能的DFT模拟 | 第49-57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5.2 计算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49-50页 |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5.3.1 研究无机部分金属元素对晶体电子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研究无机部分卤素原子的改变以及掺杂对晶体电子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5.3.3 探讨甲氨基阳离子对晶体结构及电子学性能的作用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