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新探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论文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定义和内在价值 | 第13-19页 |
2.1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3-16页 |
2.1.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特点 | 第14页 |
2.1.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作用 | 第14-16页 |
2.2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6-19页 |
2.2.1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定义 | 第16-17页 |
2.2.2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内在价值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措施 | 第19-28页 |
3.1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 | 第19-21页 |
3.1.1 主体要件 | 第19页 |
3.1.2 主观要件 | 第19-20页 |
3.1.3 客观要件 | 第20-21页 |
3.2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适用程序 | 第21-22页 |
3.3 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 第22-28页 |
3.3.1 维权成本高 | 第22-23页 |
3.3.2 赔偿金的设置 | 第23-24页 |
3.3.3 不明确的“消费者” | 第24-25页 |
3.3.4 未规定对过失的适用 | 第25页 |
3.3.5 未规定免费食品 | 第25-26页 |
3.3.6 精神损害赔偿缺乏相关规定 | 第26页 |
3.3.7 行政监管不到位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域外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8-34页 |
4.1 美国 | 第28-31页 |
4.1.1 美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制 | 第28-29页 |
4.1.2 适用要件 | 第29-30页 |
4.1.3 赔偿金额的确定 | 第30-31页 |
4.2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1-32页 |
4.2.1 台湾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制 | 第31页 |
4.2.2 适用要件 | 第31-32页 |
4.3 对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启示 | 第32-34页 |
4.3.1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2页 |
4.3.2 合理确认制度适用的主观要件 | 第32-33页 |
4.3.3 确定赔偿金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完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34-45页 |
5.1 完善调整范围 | 第34-36页 |
5.1.1 规范过失行为 | 第34-35页 |
5.1.2 受赠者应当获得惩罚性赔偿条款的保护 | 第35-36页 |
5.2 合理确定赔偿金 | 第36-40页 |
5.2.1 弹性确定赔偿数额 | 第36-40页 |
5.2.2 以实际损害为基准的赔偿 | 第40页 |
5.3 设置惩罚性赔偿金分配制度 | 第40-41页 |
5.4 引入公益诉讼 | 第41-43页 |
5.5 增加精神损害赔偿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