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四、文章思路及内容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及资料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新民报晚刊》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上海旧报业的概况 | 第16-22页 |
一、上海市政府关于各类报纸的政策 | 第16-19页 |
二、上海《新民报晚刊》的基本概况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上海《新民报晚刊》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 第22-27页 |
一、经济危机四伏 | 第22-24页 |
二、报纸销路不畅 | 第24-25页 |
三、采编工作受限 | 第25-26页 |
四、社会地位降低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上海《新民报晚刊》改造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一、适应党的新闻政策的需要 | 第27页 |
二、与新政权下计划体制的不适应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新民报晚刊》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28-48页 |
第一节 建国初期政府的政策指导 | 第29-32页 |
一、新闻总署对报业的统一调整 | 第29-30页 |
二、《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的发布 | 第30-31页 |
三、有关报纸的新闻法规的确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新民报晚刊》的业务改造 | 第32-41页 |
一、组织机构的改革 | 第32-35页 |
二、内容和版面的调整 | 第35-37页 |
三、“邮发合一”的实行 | 第37-38页 |
四、言论编采方针的统一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新民报晚刊》的思想改造 | 第41-45页 |
一、统一办报思想 | 第42页 |
二、自我学习与检查 | 第42-43页 |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 | 第43-45页 |
第四节 《新民报晚刊》的体制改造 | 第45-48页 |
一、组织人事的重新调整 | 第45-46页 |
二、签订“公私合营协议书” | 第46-47页 |
三、《公私合营上海新民报社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章程》)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新民报晚刊》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及经验总结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新民报晚刊》社会主义改造的成绩 | 第49-51页 |
一、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 | 第49-50页 |
二、编委联系制度的建立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新民报晚刊》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不足 | 第51-52页 |
一、发行渠道不统一 | 第51页 |
二、调查研究不深入 | 第51页 |
三、思想改造不彻底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新民报晚刊》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52-56页 |
一、依据上海实情办报 | 第52-53页 |
二、坚持联系群众办报 | 第53-54页 |
三、结合晚报特点办报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