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绝热材料简介 | 第8-10页 |
1.1.1 绝热材料概述 | 第8页 |
1.1.2 绝热材料的种类 | 第8-10页 |
1.2 空心玻璃微珠 | 第10-14页 |
1.2.1 空心玻璃微珠简介 | 第10-11页 |
1.2.2 空心玻璃微珠成分特点 | 第11页 |
1.2.3 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 | 第11-12页 |
1.2.4 空心玻璃微珠保温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3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的概述 | 第14-15页 |
1.4 硅溶胶结合剂 | 第15-17页 |
1.4.1 硅溶胶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6页 |
1.4.2 硅溶胶的稳定性 | 第16页 |
1.4.3 硅溶胶在粘结剂的应用 | 第16页 |
1.4.4 溶胶凝胶法在空心玻璃微珠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磷酸铬铝粘结剂 | 第17-18页 |
1.6 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 | 第19-23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19页 |
2.2 试样的制备 | 第19-21页 |
2.2.1 空心玻璃微珠NaOH表面改性处理 | 第19-20页 |
2.2.2 空心玻璃微珠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处理 | 第20页 |
2.2.3 硅溶胶结合表面改性空心玻璃微珠的成型与烧结 | 第20页 |
2.2.4 磷酸铬铝结合空心玻璃微珠试样成型与烧结 | 第20-21页 |
2.3 测试表征 | 第21-23页 |
2.3.1 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测试 | 第21页 |
2.3.2 试样形貌的观察 | 第21页 |
2.3.3 物相和官能团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4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22页 |
2.3.5 热电导率的测试 | 第22页 |
2.3.6 耐水性的测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56页 |
3.1 空心玻璃微珠的性能分析 | 第23-26页 |
3.1.1 空心玻璃微珠机械性能与化学组成 | 第23页 |
3.1.2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形貌 | 第23-24页 |
3.1.3 空心玻璃微珠烧结性能 | 第24-25页 |
3.1.4 空心玻璃微珠烧结前后的XRD | 第25-26页 |
3.1.5 空心玻璃微珠抗压强度 | 第26页 |
3.2 空心玻璃微珠的表面改性 | 第26-30页 |
3.3 硅溶胶结合空心玻璃微珠性能研究 | 第30-35页 |
3.3.1 促凝剂添加量对硅溶胶结合微珠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30页 |
3.3.2 促凝剂含量对硅溶胶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促凝剂添加量对硅溶胶结合微珠试样的断面形貌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4 不同促凝剂含量的硅溶胶结合微珠试样的收缩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 | 第33-34页 |
3.3.5 不同促凝剂含量的硅溶胶结合微珠试样的导热系数 | 第34-35页 |
3.4 硅溶胶浓度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3.4.1 硅溶胶浓度对试样的断面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2 硅溶胶浓度对试样的收缩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3 硅溶胶浓度对试样的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磷酸铬铝结合微珠试样以及正硅酸乙酯和磷酸铬铝共同结合微珠试样的分析 | 第39-44页 |
3.6 正硅酸乙酯和磷酸铬铝复合结合试样及二者含量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44-56页 |
3.6.1 正硅酸乙酯含量对试样强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3.6.2 磷酸铬铝含量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3.6.3 不同干燥烧结制度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3.6.4 线收缩率 | 第53-54页 |
3.6.5 耐水性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