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TGEV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8页 |
1.2.1 TGEV的分类地位 | 第15页 |
1.2.2 形态特征 | 第15页 |
1.2.3 培养特性 | 第15-16页 |
1.2.4 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其编码产物 | 第16-18页 |
1.3 TGEV流行病学 | 第18页 |
1.4 TGE临床症状 | 第18页 |
1.5 TGE病理特征 | 第18-19页 |
1.6 TGE发病机理 | 第19页 |
1.7 TGEV的遗传变异 | 第19页 |
1.8 TGEV的诊断方法 | 第19-21页 |
1.8.1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19-20页 |
1.8.2 血清学诊断 | 第20页 |
1.8.3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 | 第20页 |
1.8.4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第20-21页 |
1.8.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 第21页 |
1.9 治疗与预防 | 第21-22页 |
1.10 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细胞、样品来源与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5页 |
2.2.1 样品病原检测 | 第24-25页 |
2.2.2 病毒分离 | 第25页 |
2.2.3 病毒的鉴定 | 第25-26页 |
2.2.4 动物实验 | 第26-28页 |
2.2.5 病毒全基因组片段的RT-PCR分段扩增 | 第28-29页 |
2.2.6 RACE法获取 5′末端和 3′末端非编码区片段 | 第29-32页 |
2.2.7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 第32-34页 |
2.2.8 TGEV-AHHF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较 | 第34-35页 |
3 结果 | 第35-55页 |
3.1 样品检测结果 | 第35页 |
3.2 病毒分离结果 | 第35-36页 |
3.3 TGEV分离病毒的特异性鉴定 | 第36-38页 |
3.3.1 RT-PCR鉴定 | 第36-37页 |
3.3.2 IFA和IPMA方法鉴定 | 第37页 |
3.3.3 电镜观察结果 | 第37-38页 |
3.3.4 TCID_(50)测定结果 | 第38页 |
3.4 动物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3.4.1 临床症状 | 第38页 |
3.4.2 剖检病变 | 第38-40页 |
3.4.3 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40-41页 |
3.4.4 免疫组化结果 | 第41-42页 |
3.4.5 各组织脏器中TGEV检测 | 第42-43页 |
3.5 全基因组分段扩增结果 | 第43-45页 |
3.6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较结果 | 第45-55页 |
3.6.1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3.6.2 同源性分析 | 第48-49页 |
3.6.3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9-53页 |
3.6.4 重组分析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8页 |
4.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55页 |
4.2 TGEV-AHHF毒株致病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 TGEV-AHHF毒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