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免疫性疾病论文--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论文

BLyS拮抗剂及BLyS突变体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BLyS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调控因子第9-10页
    1.2 BLyS受体第10-12页
        1.2.1 BCMA第11页
        1.2.2 TACI第11-12页
        1.2.3 BR3第12页
    1.3 BLyS信号通路第12-13页
    1.4 BLyS生物学功能第13-14页
        1.4.1 对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第13-14页
        1.4.2 对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第14页
    1.5 BLyS与疾病的关系第14-16页
        1.5.1 BLy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第14-16页
        1.5.2 BLyS与恶性肿瘤第16页
        1.5.3 BLyS与感染第16页
    1.6 BLyS相关疾病的治疗第16-18页
        1.6.1 BLyS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第16-17页
        1.6.2 抗BLyS抗体第17页
        1.6.3 BLyS拮抗肽第17-18页
    1.7 总结与展望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第19-26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2 实验试剂第20-22页
    2.3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4 试剂配制第23-26页
第3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肽融合蛋白BC-Fc、BP-Fc、3-BC-Fc和噬菌体肽库来源的肽融合蛋白814-Fc活性比较及位点分析第26-38页
    引言第26-27页
    3.1 实验方法第27-30页
        3.1.1 BC-Fc、BP-Fc、3-BC-Fc、814-Fc融合蛋白的纯化第27-28页
        3.1.2 直接ELISA测定BC-Fc、BP-Fc、3-BC-Fc、814-Fc融合蛋白活性第28-29页
        3.1.3 间接ELISA测定BC-Fc、BP-Fc、3-BC-Fc、814-Fc融合蛋白活性第29-30页
        3.1.4 BP、814和BLyS的结合位点分析第30页
    3.2 实验结果第30-36页
        3.2.1 BC-Fc、BP-Fc、3-BC-Fc、814-Fc融合蛋白的纯化第30-31页
        3.2.2 BP-Fc、BC-Fc和3-BC-Fc融合蛋白的活性分析比较第31-33页
        3.2.3 来源于噬菌体展示库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肽-Fc融合蛋白活性比较第33-34页
        3.2.4 BP和814有不同的结合方式第34-36页
    3.3 结论与分析第36-38页
第4章 814-TA-Fc和814-BP-Fc融合蛋白的研究第38-51页
    引言第38页
    4.1 实验方法第38-44页
        4.1.1 pET30a-814TA-Fc和pET30a-814BC-F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8-43页
        4.1.2 高表达蛋白菌株的筛选第43-44页
        4.1.3 814-TA-Fc和814-BC-Fc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第44页
        4.1.4 直接ELISA测定814-TA-Fc和814-BC-Fc融合蛋白活性第44页
    4.2 实验结果第44-50页
        4.2.1 pET30a-81-4TA-Fc和pET30a-814-BC-F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4-47页
        4.2.2 高表达814-TA-Fc和814-BC-Fc菌株筛选第47-48页
        4.2.3 814-TA-Fc和814-BC-Fc融合蛋白的获得第48-49页
        4.2.4 直接ELISA测定814-TA-Fc和814-BC-Fc融合蛋白活性第49-50页
    4.3 结论与分析第50-51页
第5章 BLyS突变体活性研究第51-62页
    引言第51页
    5.1 实验方法第51-56页
        5.1.1 BLyS M重组基因的构建第51-55页
        5.1.2 BLyS M蛋白的筛选和大量表达第55页
        5.1.3 BLyS M蛋白的Ni~(2+)螯合琼脂糖凝胶柱纯化第55页
        5.1.4 BLyS M蛋白的活性初步鉴定第55-56页
    5.2 实验结果第56-61页
        5.2.1 BLyS M基因的构建第56-59页
        5.2.2 BLyS M的小量筛选和纯化第59-60页
        5.2.3 BLyS M蛋白活性初步鉴定第60-61页
    5.3 结论与分析第61-6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研制
下一篇:我国重点大学章程研究--基于教育部核准的84所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