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黄土塬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水分利用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综述第15-25页
        1.2.1 多物种系统第15-18页
        1.2.2 禾本科和豆科间作的研究进展第18-25页
    1.3 立题依据第25-26页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6-28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页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品种对间作系统中作物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第28-37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2.1 试验地概况第29页
        2.2.2 实验设计第29-30页
        2.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0-32页
        2.2.4 数据分析第32页
    2.3 结果分析第32-34页
        2.3.1 不同品种在间作方式下竞争指数的变化第32-33页
        2.3.2 不同品种在间作方式下经济指数的变化第33-34页
    2.4 讨论第34-36页
        2.4.1 竞争指数第34-36页
        2.4.2 经济指数第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品种对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第37-52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3.2.1 试验地概况第37-38页
        3.2.2 实验设计第38页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8-39页
        3.2.4 数据分析第39页
    3.3 结果分析第39-48页
        3.3.1 不同品种在间作方式下株高、叶面积、茎粗和收获指数的变化第39-43页
        3.3.2 不同品种在间作方式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第43-45页
        3.3.3 不同品种在间作方式下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第45-48页
    3.4 讨论第48-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密度和种植比例对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第52-76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4.2.1 试验地概况第52页
        4.2.2 实验设计第52-54页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4页
        4.2.4 数据分析第54页
    4.3 结果分析第54-73页
        4.3.1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和收获指数的变化第54-64页
        4.3.2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64-67页
        4.3.3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第67-73页
    4.4 讨论第73-75页
    4.5 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密度和种植比例对间作系统中作物竞争、养分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第76-90页
    5.1 引言第76-7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5.2.1 试验地概况第77页
        5.2.2 实验设计第77页
        5.2.3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77-78页
        5.2.4 数据分析第78页
    5.3 结果分析第78-86页
        5.3.1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竞争和经济指数的变化第78-82页
        5.3.2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氮和磷吸收量的变化第82-84页
        5.3.3 不同密度和种植比例下水分利用的变化第84-86页
    5.4 讨论第86-89页
        5.4.1 竞争指数第86-87页
        5.4.2 经济指数第87-88页
        5.4.3 氮和磷吸收量第88页
        5.4.4 水分利用效率第88-89页
    5.5 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种植比例对间作系统中作物蒸腾和根系分布的影响第90-99页
    6.1 引言第90-91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6.2.1 试验地概况第91页
        6.2.2 实验设计第91-92页
        6.2.3 指标测量及计算第92-93页
        6.2.4 数据分析第93页
    6.3 结果分析第93-96页
        6.3.1 不同种植比例下土地当量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第93-94页
        6.3.2 不同种植比例下茎流的变化第94-95页
        6.3.3 不同种植比例下根长密度的变化第95-96页
    6.4 讨论第96-98页
        6.4.1 间作优势第96-97页
        6.4.2 水分利用效率第97页
        6.4.3 根长密度第97-98页
    6.5 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99-103页
    7.1 主要结论第99-100页
    7.2 创新点第100-101页
    7.3 研究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末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