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互联网保险监管概述 | 第15-23页 |
2.1 互联网保险 | 第15-20页 |
2.1.1 互联网保险的定位分析 | 第15页 |
2.1.2 互联网保险的历史发展 | 第15-16页 |
2.1.3 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 | 第16-18页 |
2.1.4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5 互联网保险的风险 | 第19-20页 |
2.2 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 | 第20-23页 |
2.2.1 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2.2 互联网保险监管主体、客体与内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互联网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3.1 互联网保险监管理念滞后 | 第23页 |
3.2 互联网保险监管立法层级低 | 第23-25页 |
3.3 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有待明确 | 第25-26页 |
3.4 互联网保险合同不明确 | 第26-27页 |
3.5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利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国外互联网保险的监管与借鉴 | 第29-35页 |
4.1 英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与监管 | 第29-30页 |
4.2 美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与监管 | 第30-32页 |
4.3 日本的互联网保险发展与监管 | 第32-33页 |
4.4 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建议 | 第35-41页 |
5.1 树立平衡发展与监管、消费者保护优先的监管理念 | 第35-36页 |
5.1.1 树立平衡的行业发展与监管理念 | 第35-36页 |
5.1.2 树立消费者保护优先理念 | 第36页 |
5.2 提升保险监管的立法层级 | 第36-37页 |
5.3 完善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准入制度 | 第37页 |
5.4 完善互联网保险市场的退出制度 | 第37-38页 |
5.5 强化互联网保险人的格式条款说明义务 | 第38页 |
5.6 明确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标准 | 第38-39页 |
5.7 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 第39-41页 |
5.7.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39-40页 |
5.7.2 产品销售误导预防机制 | 第40页 |
5.7.3 完善保险纠纷解决机制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