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降雨条件下山区公路路基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非饱和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国内路基路面排水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8-20页
        1.3.1 本文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3.3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9-20页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应用于路基的简要分析与讨论第20-35页
    2.1 非饱和土的基本理论第20-26页
        2.1.1 路基中非饱和土问题简介第20页
        2.1.2 非饱和土的应力特性第20-23页
        2.1.3 土-水特征曲线及其讨论第23-26页
    2.2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讨论第26-33页
        2.2.1 路基土中水的赋存状态及其作用分析第26-27页
        2.2.2 土水势理论第27-28页
        2.2.3 Darcy定律第28-29页
        2.2.4 饱和-非饱和渗流基本方程第29-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公路路基降雨入渗的机理分析第35-45页
    3.1 路基降雨入渗的机理第35-39页
        3.1.1 入渗率(入渗能力)第36-37页
        3.1.2 入渗量第37-38页
        3.1.3 渗透系数第38-39页
    3.2 路基降雨入渗过程分析第39-41页
    3.3 降雨模型及边界条件第41-44页
        3.3.1 降雨模型第41-43页
        3.3.2 路基入渗边界条件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降雨作用下北二环公路路基渗流规律的数值仿真分析第45-67页
    4.1 山区填方与挖方路基渗流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5-51页
        4.1.1 GeoStudio渗流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第45-46页
        4.1.2 几何模型建立及单元网格划分第46-47页
        4.1.3 模型参数选取第47-48页
        4.1.4 分析工况、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设定第48-51页
    4.2 路基水分运移数值仿真结果分析第51-66页
        4.2.1 降雨入渗对路基含水量的影响第51-63页
        4.2.2 降雨入渗对路基孔隙水压的影响第63-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多雨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含水量现场测试与分析第67-91页
    5.1 试验路段工程概况第67-69页
        5.1.1 工程简介第67页
        5.1.2 工程地质地貌第67-68页
        5.1.3 水文气象第68-69页
    5.2 现场测试第69-75页
        5.2.1 总体方案设计第69-70页
        5.2.2 传感器布置第70-73页
        5.2.3 数据采集第73-75页
    5.3 测试结果分析第75-87页
        5.3.1 降雨作用下路基含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第75-84页
        5.3.2 路基含水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第84-86页
        5.3.3 路基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总结第86-87页
    5.4 排水优化设计第87-90页
        5.4.1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第87-89页
        5.4.2 排水系统优化第89-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结论第91-92页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肝疗癣汤联合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OPG和RANKL基因多态性、蛋白水平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