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3 综合评述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1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2 相关理论回顾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30页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第24-27页 |
2.1.1 钻石模型理论概述及作用分析 | 第24-26页 |
2.1.2 政府宏观调控理论概述及作用分析 | 第26-27页 |
2.1.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及作用分析 | 第27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2.2.1 现代农业 | 第27-28页 |
2.2.2 设施农业 | 第28页 |
2.2.3 地方政府 | 第28页 |
2.2.4 地方政府职能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大同区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3.1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历程 | 第30页 |
3.2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3.3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内外因素的SWOT定性分析 | 第32-35页 |
3.3.1 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劣势分析 | 第33页 |
3.3.3 机遇分析 | 第33-34页 |
3.3.4 挑战分析 | 第34-35页 |
3.4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内外因素的SWOT定量分析 | 第35-39页 |
3.4.1 大同区发展设施农业的SWOT战略矩阵 | 第35页 |
3.4.2 因素强度分析 | 第35-36页 |
3.4.3 因素权重计算 | 第36-38页 |
3.4.4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战略 | 第38-39页 |
3.5 大同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3.5.1 大同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特征 | 第39-40页 |
3.5.2 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政府职能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分析 | 第42-47页 |
4.1 政府职能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 第42-43页 |
4.2 政府职能发挥在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3-45页 |
4.2.1 主导职能对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3页 |
4.2.2 宣传职能对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3页 |
4.2.3 协调职能对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3-44页 |
4.2.4 监督职能对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4页 |
4.2.5 保障职能对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44-45页 |
4.3 政府职能在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促进大同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政府职能优化对策 | 第47-55页 |
5.1 优化原则 | 第47-48页 |
5.1.1 适当性原则 | 第47-48页 |
5.1.2 规范性原则 | 第48页 |
5.1.3 服务性原则 | 第48页 |
5.2 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 | 第48-54页 |
5.2.1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 第48-49页 |
5.2.2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 | 第49-51页 |
5.2.3 促进设施农业技术创新 | 第51-52页 |
5.2.4 完善市场发展环境 | 第52页 |
5.2.5 突出区域特色农业品牌 | 第52-53页 |
5.2.6 丰富设施农业文化内涵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